-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多诺:西马之否定
赵一凡
1968年夏,新左派革命轰然爆发,美国各大学狼烟四起。混乱中,有一24岁的哈佛博士生,悄然出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园。他造访的对象,居然是法兰克福学派留居美国的两位主将:文化史家洛文塔尔、哲学家马尔库塞。此刻,马老师作为新左派精神领袖,正藏在洛老师的山间小屋里躲避官司。[1] 此人名叫马丁·杰伊,是哈佛教授休斯门下一名弟子。该生毕业后,也成了大牌西马专家。那年夏天,不知杰伊使了什么招,二老不但和盘托出学派档案,还写了介绍信,让他前往德国和瑞士,采访霍克海默、阿多诺。就在去布达佩斯拜见卢卡奇的途中,杰伊翻车,摔断盆骨。这一摔为他带来好运。1971年春,当他歪着屁股在哈佛答辩时,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英译本双双面世。校园传说,答辩老师个个脸色难看,却交口称赞学生大作:《辩证想像:法兰克福学派史》。[2] 法兰克福学派的由来 《学派史》开篇道:知识分子是现代社会的离异者,法兰克福学派堪为典型:1933年希特勒上台,这个由犹太学者组成的左翼团队,从德国辗转逃亡至纽约。如此经历,构成其“精神创造的必要条件”。说到这里,大家止不住要问:这个声名显赫的西马学派,原本从何而来? 研究所的建立 1923年,法兰克福大学挂牌成立社会研究所。它的资助人,是个名叫韦尔的富商之子[3]。它的宗旨,却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史。此时欧洲共运失败,令一批身处马克思家乡的左翼学者痛苦彷徨。1924年列宁逝世,苏共高层分歧加剧:面对帝国主义封锁,他们是全力自卫,还是输出革命?莫斯科选择了后者,这就迫使德国左翼考虑如下: 第一暂停党派活动,致力于马列学说研究,以便“从思想上对抗资本主义现状”。第二试以理论实践,代替革命实践。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将实践(Praxis)定义为“与沉思相对的外部行为”。马克思却道,实践是理论沉思之后果:它改造自我意识、促进民众觉醒,并在革命实践中获得统一。出于慎思明辨的念头,一个财政自主、治学严谨的研究所诞生了。 1923年夏,研究所在图宾根举办“马克思主义工作周”。到会者有卢卡奇、柯尔施、蔡特金,还有苏联特工佐尔格。第一任所长格吕堡迅速为研究所建起一座办公楼,内设工作间、大教室、图书馆。他又通过梁赞诺夫,与苏共中央马列研究院保持联系。[4]20年代中后期,该所大量搜集马克思手稿抄本,源源送往莫斯科,有力支援了《马恩全集》的编译工程。 霍克海默上任 1927年格吕堡中风,由经济学家波洛克代管所务。1931年哲学教授霍克海默出任所长。[5]霍氏就职演说称:德国理想主义哲学,素以黑格尔为顶峰。依据老黑“特殊与普遍”原则,个人幸福与否,取决于社会整体之和谐进步。然而资本主义导致精神异化、哲学崩解。于是韦伯抨击工具理性,席美尔控诉悲剧文化,海德格尔走投无路,只好返回古希腊。他们各执一端,全都无力推动“哲学转型”。出路何在? 遥想当年,马克思一手改造哲学,一手拓展政治经济学。据此,霍所长口中的哲学转型,即针对危机,合并新旧知识,打造一门综合型社会哲学。或者说,鉴于现代社会乱象丛生,研究所提倡两条腿走路:即坚持哲学反思的同时,吸纳社会科学先进技术,以提升综合批判力,通盘考察资本主义异化趋势。 配合转型,霍所长大力推行新政:(1)坚持所长负责制,独断财务人事;(2)打破学科界限,吸纳新学才俊。一时间群贤毕至:诸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哲学家马尔库塞、文学批评家本雅明、社会学家拉扎菲尔德,竞相签约加盟;[6](3)创办所刊《社会研究杂志》,启用洛文塔尔为主编,成批发表有创见的批判论文。并规定:每一论文发表前,须经集体讨论修改。 从德国到美国 1933年纳粹上台,犹太教授尽遭解聘,研究所也遭查封。幸亏霍所长在日内瓦设立办事处,及时转移了图书资金。年底,他派人与纽约接洽,喜获哥伦比亚大学接纳:巴特勒校长提供一幢教学楼和每年3万津贴。韦尔先生又拨款10万美元,帮助研究所渡过了艰难岁月。 法兰克福学派一路奔命,总算在纽约落脚。惊魂甫定,他们就做出三项固执的决定:(1)坚持超党派立场。(2)仍以德文出版所刊。(3)针对美国学界的实证倾向,一面学习经验技术,一面提倡辩证批判。至1934年夏,霍所长手下一干才俊,如波洛克、弗罗姆、洛文塔尔、马尔库塞等,陆续抵达纽约,组成旅美学派核心。研究所还积极收容犹太难民,将其中50余人培养成美国教授。美国专家证实:学派旅美16年,其理论影响之深远,足可媲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主持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阿多诺其人 此时学派还缺少一个明星,这就是滞留英国的阿多诺。1937年小阿初到纽约,便受不了美国粗俗,调头返回伦敦。霍所长为他谋得教职,又打电报催他。直到1938年春,他才姗姗来迟。此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