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才相关尿路感染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尿管才相关尿路感染课件

细菌 生物被膜 导管阻塞 细菌与阻塞的恶性循环 细 菌 菌 尿 症 生物被膜 阻 塞 导尿管伴随性菌尿发生的途径 ? 腔外途径感染 –66%引起CAUTI的发生来自于腔外途径 –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 –只要导管存在,细菌很难排除 ? 腔内途径感染 –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集尿袋放尿口污染 –膀胱冲洗引起外源性感染,促进耐药菌群的生成 ?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CAUTI常见病原菌 ? 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 ? K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菌) ? Proteus spp.(变形杆菌) ? Enterococcus spp.(肠球菌) ? Pseudomonas spp.(铜绿假单胞菌) ? Enterobacter spp.(肠杆菌) ? Serratia spp.(粘质沙雷菌) ? Candida spp.(念珠菌) 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 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 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 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 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臵导尿)培养G+球 菌≥104cfu/ml,G-杆菌≥105cfu/ml。 ? 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 ≥103cfu/ml。 ? 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 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 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 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 尿液培养G+球菌≥104cfu/ml, G-杆菌≥105cfu/ml,应当诊断 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无症状性菌尿症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将其视为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方法 1个或多个病区为被监测对象,被监测的期限至 少要达1个月,所有被选择的病人为监测月每日留 置导尿患者数,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时填写“医院感 染病例登记表”。 短期插管:无菌技术通过导管孔收集,无孔的可 用注射器穿刺导管; 长期插管:应从导管新的位置收集标本 有症状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 尿培养:不能从引流袋中获取标本 尿标本的采集 从尿管接头处采集标本! 分子: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使用导尿管患 者中的泌尿系感染人数。 分母: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患者使用导尿 管的总日数。 计算公式: 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预防策略 核心策略 高水平的循证 已证明具有可行性 补充策略 具有一定的科学论据 可行性具一定的灵活性 预防策略至少包括核心预防措施。补充策略也应该使用。 大部分核心和补充策略均来源于HICPAC指南。 核心策略1 ? 具备置入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 置入尿管的适应症说明 – 尽可能减少病人置入尿管,尤其是具有高风险的患者(女性、 老年人、免疫系统受损患者) – 避免尿失禁患者置入尿管 – 仅在需要时方对手术患者置入尿管 可考虑其他替代方法 尿失禁患者可采用外收集装置,如尿套、尿垫 脊髓损伤患者可采用间歇性导尿 核心策略2 只要允许,应尽早拔出尿管 –术后24小时内拔出尿管,如有其他指征方可继续留置尿管 * 导尿管的发明 1930s由Frederick Foley医生发明 设计了一条橡胶导管,管内有另一管 腔用来膨胀一小囊,将导管固定于膀 胱内。 最初的导尿管是开放式的系统,尿 管中的尿液滴入与一个敞开的容器 事实上留置该类型尿管的病人4天或 更长时间内100%都会发生感染 Frederick Foley (1891-1966) 1950s,出现一种封闭型的导尿管系统,尿液可 顺着尿管直接流入一个密闭的袋子。 尿液通过导管流出,并排空膀胱中的尿液 导尿管的种类 ? 单腔导尿管:一次性导尿 ? 双腔导尿管:留置导尿 ? 三腔导尿管:膀胱冲洗或滴药 导尿管的种类 四腔双囊导尿管:导尿、 引流、注药时用 三腔双囊导尿管:前列 腺灌注管 菌状头导尿管:膀胱 造瘘术后 小儿 8、10号 ? 硅胶气囊导尿管 (主要用留置导尿) 成人 16、18号 小儿 12、14号 ? 金属导尿管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