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那盾》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矛与那盾》教学设计

第 PAGE 10 页 共 10 页 学校:中关村第二小学 年级:六年级 教师:付雪婷 学科:语文 课题:《矛与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此,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关于韩非子及《韩非子》的大量资料,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的尝试,加深对作者及著作的认识,丰富阅读实践,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矛与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冲突”的一篇主体课文。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盾和矛,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落下被世人笑话的悲剧,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文章言简意赅,又不失生动形象,表达了深遂的思想,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文言文,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加之这则文言寓言本身浅显易懂,故事生动有趣,学生感兴趣,还有译文可供参考,因此,本则寓言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老师适当点拨。 教学方式与手段 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关键处教师点拨。此外,提供关于韩非子及《韩非子》的大量资料,旨在通过群文阅读的尝试,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加深其对作者及著作的认识;同时,学生根据兴趣和需求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也培养了其自主阅读的意识。 技术准备 ppt课件及超链接的阅读素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译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3.能自主查阅并积累相关资料,丰富阅读实践,加深对作者及著作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2.能自主查阅并积累相关资料,丰富阅读实践,加深对作者及著作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能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 矛 坚固 锋利 自相矛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入课。 1.说说“矛”与“盾”是什么。 2.了解“矛”“盾”的象形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检查基础较差的学生是否能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读。 三、交流预习成果,了解故事大义。 1.小组内交流预习所得,说一说文言字词的含义。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预设关键字词:鬻 誉 坚 陷 利 子 何如 弗 应 四、读中感悟,明白寓意。 楚人是怎样卖他的盾和矛的?为什么没卖出去呢? (一)叫卖过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理解朗读。 1)理解盾坚矛利。(板书:盾 坚固 矛 锋利) 2)体会盾的“物莫能陷”和矛的“于物无不陷”。 3)读出楚人夸耀的语气。 教师预设:学生读不好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帮助学生体会矛的锋利和盾的坚固。 2.语言文字训练:体会双重否定句的强烈感情。 出示对比句: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皆陷地。” 3.男女生分读。 (二)叫卖结果 1.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集市上围拢了很多围观的百姓,我都有点动心了。你们想不想买呢? 使学生认识到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把问题联系起来看。 2.你怎样揭露他呢?集市上的百姓和你们一样: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指名读、齐读,体会各种角色质问的语气。 创设情境引读: 这是一个秀气的姑娘在问呢,看他卖不卖得出去? 哟,是个健壮小伙子在质问呢,看他待会儿怎么收场? 这是位精明的长者在跟他较真儿呢! 这儿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也在质问他呢! 来,咱们一起来问问他! 4.语言文字训练:体会“或”的古今义不同。 5.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弗能应也。 6.语言文字训练: 其人弗能应也。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学弈》) 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善于总结归类学习。 (三)领悟寓意 故事以楚人的哑口无言而告终。再来回看课题:矛与盾还只是两件兵器吗?还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板书:自相矛盾) 五、读出韵味,背诵积累。 1. 教师范读。 2. 学生配乐朗读。 3. 背诵。 六、补充资料,拓展阅读。(阅读材料见后) 1.学生自读拓展资料,做摘录笔记。(摘录笔记格式见后) 2.汇报交流。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誉( )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 )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