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练习题.docVIP

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练习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见欢 练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3分) (2)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 (3)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4分) ? (7).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4分) (8).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9)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10).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11).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12).“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1分) (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清秋” 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 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 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14).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3分) (15) 下列诗句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相见欢》) 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 《无题》) D.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 《闻雁》) (16) 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这首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灭亡之悲痛 ??????B.收复中原之渴望?? C.壮志难酬之愤激? ?????D.怀念故土之深切 相见欢 练习 参考答案 (1)【答案】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景物,“秋色”“夕阳流水”1分;特点,“冷落萧条”1分;感情1分。共3分)????? 【解题思路】 抓住景物“秋色”“夕阳”“流水”,分析特点“冷落萧条”,结合注释,点明情感“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2)【答案】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 “拟人”1分,分析及感情2分,共3分) 【解题思路】“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 面何时才能结束呢?直接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风悲、景悲、人悲,词人不 禁潸然泪下。这是忧国之泪。作者要托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 忧国忧民的情感。 (3) 【答案】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解题思路】 “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 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直接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风悲、景悲、人悲,词人 不禁潸然泪下。这是忧国之泪。作者要托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 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4)寓情于景。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5)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6).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2分)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

文档评论(0)

137****91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1144233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