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急救.pptx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前,在市区拨“120”求救,救护车赶到现场,平均约需12分钟;如今,已缩短为11分钟; 未来3年,上海的目标是:再缩短1分钟。; 在急救中,短短1分钟意味着什么? 急救反应提速1分钟,究竟有多难?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找寻这“1分钟”的意义。;在医院记者见到装卸工小张,他激动地说:“幸亏医生坚决不同意我转院,否则我可能没命了。” 这名患者不慎被重达一吨的货物压到下半身,导致骨盆粉碎性骨折、尿道撕裂,体内大部分血液瞬间拥堵,小腹鼓出一大块。 说起这个病人,医生心有余悸:“他当时失血量很大,血压几乎为零。来不及用滴注的方式输血,用注射器把鲜血推入他体内,这才使他的血压回升,为手术争取了时间。”及时的抢救,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医生更苦恼的是,小张刚脱离生命危险,他的妻子立刻要求转院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理由是“六院的骨科名气响”。 病人经过紧急输血,血压有所回升,但那会儿正值下班高峰,转院路上起码45分钟。“病人的生命体征不够稳定,体内有多处碎骨,如果一路颠簸,危险性很大。”几名医生轮番与家属沟通,她仍固执己见,甚至写下了“转院途中,如发生危险,后果自负”的字据。;家属:“我签了字,为什么还不转院?” 医生:“我们7位科室主任今天全部到齐,忙到现在,保住了你丈夫的命,但情况还不稳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总得先把命救活。” 家属:“你们医院的抢救条件有限,不放心。” 急救病人最需要输氧、输血、心脏复苏,这是对医院最基本的要求。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相比时间,医院的大小、级别和名气,都不重要。 ;“有一次,我去接一名溺水的小病人……”那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经过现场救护,短暂停搏的心跳复苏。他的父母误以为孩子已经脱离危险,坚持要送到华山医院治疗。 凭借20多年的急救经验,建议送往最近的急救分站,被病人家属拒绝。结果救护车途中,男孩的心跳再次停止。家属顿时手忙脚乱,要求调转车头往附近的华东医院赶。可惜还没到医院,孩子已离开人世。 ;“用最快速度保障人??最基本的生命需求,是急救的关键。” 病人家属常有误解,以为医院规模越大越好、级别越高越好。“其实,在急救医学上,只有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最需要的医院,才是最好的选择。就像最贵的药并不一定对症一样,当务之急是保证病人生命体征稳定,随后转入其他医院治疗才有意义。”;从病人呼救到救护车赶到现场开始抢救,这段时间称为“急救反应时间”。美国、日本、俄罗斯,平均4到6分钟;德国、英国为8分钟。在我国,上海是急救反应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市区的平均反应时间约为11分钟。;我国差距更大的,是急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这是影响急救效率的重要因素。 目前没有急救医师这个职位,救护车里的医生常要扮演医生、护士、担架员多重角色。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收入却不高,月收入一般不超过3000元,比不上区级医院同行。年轻人不愿干,年纪大的做不动,急救人才的储备匮乏。;63岁的史蒂文住在加利福尼亚州,今年3月,他刚经历了一次突发心脏病,由于当时根本没有像样的公路通往他家,因此史蒂文至今仍难以相信他竟能死里逃生。“当时,我的一个朋友拨了911(美国急救电话),3分钟后,居然有架直升机赶来;10分钟后,我已经躺到了医院的手术台上,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的确,在美国,一旦有急病发作,不但急救车能基本保证在10分钟内赶到病发现场,连直升机也常用来“救急”。与此相比,中国急救车的到达速度就相形见绌了。   ;“即便史蒂文没能在10分钟内被送到医院,他也能在直升机上接受救治,因为那里时刻备有救命的电击除颤器。” 美国的急救车和急救直升机被称为“移动ICU(重症监护室)”,设备齐全,能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而急救人员的素质也很高,如急救护士一般要有5年以上ICU工作经验;急救医生则必须有3年以上经验,并经过3个月的强化培训。 而我国急救人员的素质和装备却有待提高。中国大部分急救人员只能进行水洗、伤口包扎、骨折固定等简单抢救。“而且很多急救车根本没配备急救仪器。”   ;当美国患者被急救车送到医院,“绿色通道”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所谓“绿色通道”,即患者由急救车,到急诊室,再到手术台、ICU,可以一路畅通,不必履行分诊、挂号等繁琐程序。 记者的朋友大卫就是“绿色通道”的受益者,两年前的一次冠心病让他切实体验了通道的快捷与高效。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急救人员不仅对大卫进行了急救,还通过无线网络将其所有资料传送给了医院。到医院时,医生们已对病情了如指掌,并且早就备好了各种抢救设备。 “我们的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一定要抢在时间前面。”华盛顿某医院急诊科大夫对记者说。  ;“我国大部分三甲医院也有”绿色通道“,但比起美国来,还有一定差距。” 首先,美国的“绿色通道”针对几乎所有危重患者;但我国的“绿色通道”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