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集电视恙片《西冷印社》解说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集电视恙片《西冷印社》解说词

5集电视片《西冷印社》解说词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2009年6月24日首播 西冷印社(一) 1918年,一支特殊的队伍来到杭州西湖孤山脚下的西泠印社社址。他们在石墙上敲敲打打,很快凿出了一个石洞;随后,将一方石盒放入洞中。“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从秦人的鲁壁藏书到唐人的文冢、宋人的笔冢,中国文人的诗意情怀一代一代流转,现在,这些人如此珍视地封存了这个石盒――里面究竟收纳着什么呢? 这些印章属于一个叫李息的人。李息是谁?――就是曾经文采风流的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法师。 1918年,李叔同在西湖旁的虎跑寺出家。出家前,他将自己常用的93枚印章赠送给西泠印社――这些印章也就成了那方石盒里的藏品。 1963年,为了防止印章受潮变质,西泠印社将大师印章悉数取出,作为文物永久收藏。而为记取那段风雅旧事,曾经的庋藏地点还依旧保留着原来的模样。 在一块青色的太湖石背后,曾经的人物风流已经穿越了90年的光阴岁月,一直陪伴着这个名叫鸿雪径的小园林。 “鸿雪径”,得名于苏东坡的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1918年,西泠印社的社员们将李叔同的人生痕迹留在这里,他们是否也在告诉我们,他们留下的,不过是些大师本人并不在意的鸿爪雪痕,“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也许,只有“天心月圆”的境界才是这些人一生真正的追寻。 时光流转,青苔布满石壁,鸿雪径变成了后人登临凭吊的历史遗迹,而它所在的这一处山水园林,作为“西泠印社”社址,也已成了一方印学圣地。 西泠印社社址占地七千多平方米,包括各类建筑物23处,造像4尊,泉池4处。2001年,这里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诸多历史文献中,也有西泠印社的社址记录。 这幅创作于1905年的《西泠印社图》就是其中之一。 100多年前,画家呈现给我们的西泠印社只有零星的几间房舍,远远小于现在的社址规模。 那时的孤山上有部分土地为私人所有,他们的主人包括李鸿章的幕僚、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盛宣怀和三任杭嘉湖道台李辅耀等;这些私人地产以及原归清政府管理的“蒋公祠”等历史建筑,后来都逐渐变成了西泠印社如今的社址。 西泠印社如何从零星的几间房舍变成现在这样的山水园林?它是个怎样的印学团体?这些身世显赫的人物和西泠印社有着什么瓜葛呢?(隐黑) 由岳庙向东,走过钱塘名妓苏小小墓,跨过西泠桥,如果你看到这两棵千年樟树,那么,西泠印社就近在眼前了――这个月亮门就是它的入口,它的东边,是声名远播的著名食府“楼外楼”。 一百多年前,1904年,当这里还是“蒋公祠”时,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也时有发生。 杭州的名门望族之后,达官贵人之子,社会名流经常聚集于此,而让他们往来不绝、频繁切磋的,既不是当年热热闹闹的满清新政,也不是刚刚刊印发行的《革命军》和《猛回头》,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金石篆刻。 丁仁,时年25岁,蒋公祠的管理者丁丙的侄孙;祖辈的八千卷楼令他饱览诗书,金石篆刻是他最大的爱好; 王福庵,时年26岁,杭州紫阳书院院长王同之子;精于文字学训诂学的研究,特别擅长书法和篆刻; 叶铭,时年37岁,当年已经因为刻碑而小有名气,善于史论的研究整理; 吴隐,时年37岁,与同龄的叶铭一样因刻碑而出名,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经营头脑; 在“蒋公祠” 的聚会中,这四个人的身影最为常见;特别是丁仁,他作为蒋公祠管理者的后代,召集同好共处一室玩赏交流。岁月清华之余,挽救篆刻江河日下的局面渐渐成了丁仁他们自觉的责任。 1904年,西泠印社就在中国知识分子最为普通的三五知己日常聚会中成立了。 然而,诸般社务,该从哪里下手呢? 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选择了一件现在看来绝对是远见卓识、意义重大的事情,那就是社址的选择和营建。 西泠印社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组织,包括其它全国各地的印社,它能够存在百年而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大本营所在,这是它百年旗帜的矗立的地方。所以人们讲西泠印社它是有根的。 西湖历来是人文荟萃之所,苏白遗韵,名妓风流;孤山枕倚西湖,景致幽绝;一百年多前,丁仁他们看中了这里的山水形胜,丁仁首先捐出自家数峰阁以西的土地;接下来,四位创始人又各自拿出积蓄,“仰贤亭”首先出现在历史的影像中。 仰贤亭,取“敬仰先贤”、“追踪往哲”之意。 亭内石桌上镌刻着由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合作完成的作品。 在中国印学史上历代大家面前,四位创始人传达着希望西泠印社摒弃门户之见、海纳百川,将篆刻艺术永久传承的理想和决心。 如今,他们的心愿已成事实。每年春天,西泠印社社员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先贤的活动,风雨无阻。 1905年,仰贤亭建成之时,北京的满清朝廷正在下令废止科举制度,而在日本,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

文档评论(0)

186****07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