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讲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第七讲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起源和学校萌芽 (一)中国教育起源和学校萌芽 (一)中国教育起源和学校萌芽 (二) 官学和私学 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让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走出来,并与政治分离。教师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职业,可以自由讲学。 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使受教育者由少数贵族扩大到了平民百姓。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已自成体系,出现了《大学》、《中庸》、《学记》等教育专著和《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管子》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经典名著。 秦王朝建立后 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也要求走向统一,秦始皇颁布了“挟书令”,禁止私学,士人求学“以吏为师”,政府统一实施法治教育,实际上是取消学校教育,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倒退。 汉代 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化和定型时期。汉代开创太学,由封建国家和中央皇权真正控制学校,并按照封建统治的需要培养选拔知识分子。太学生以学习儒术为主,所以太学生又称儒生。汉代的太学规模很大,属于大学性质,专门讲授儒家六经;此外还有学、校,属于中学性质,专门学习一经;痒、序属于小学性质。 汉代 汉代宦官专权,曾创办鸿都门学,鸿都门学专门讲授辞赋、小说、绘画,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艺大学。汉代虽然有官学,但名额有限,太学设置在京师,地方的学生很难入学,而汉代做官必须读书,读书必须拜师,因此,汉代私学兴盛,一些官员一面做官一面收录弟子,一些没有机会从政或当博士的经师、大儒纷纷转向办私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长期处于战乱,学校废置,官学数量大大减少。西晋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进入国子学求学,六品以下官员的子弟入太学求学,这是封建社会特权思想在教育中的具体反映。 私学之风不减,名儒聚徒讲学,宗族和家庭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被尊称为“书圣”,其子王献之,七八岁开始攻书法,被尊称为“小圣”;南齐祖冲之一家人善长天文历算,颜之推《颜氏家训》堪称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代表作。 隋唐时期 隋文帝提倡办学校,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置官学,设立国子寺,后改叫国子监,专管教育部门和教育的官员开始出现。 隋唐时期 唐代中央设置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另外,还设有贵族学校:崇文馆和弘文馆,规格高于 国子学。 最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出现了分科比较细的医学,要比西方早了几百年。 地方也办学校,府学、州学、县学一一俱全。私学也很繁荣昌盛。 总之,唐代教育发达,与亚洲各国文化交流范围更加扩大,唐代也不断汲取外来文化之精华,佛经、医学、天文历法、音乐、绘画、建筑等领域受西域、中亚、南亚文化影响较大。 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等搞教育改革,使中央到地方的官学逐步建立和完善。 元朝学校教育具有民族特色,阴阳学、天文学、医学、蒙古字学与《四书》、《五经》皆是学习内容。 明朝教育比前代更加制度化,教育措施更加详备。国子监的教育对象范围扩大。明朝还设有专门学习外语和翻译书的四夷馆。 清代教育承袭明制,但鸦片战争前,政治腐败、经济衰落,文化教育倒退,官学和私学名存实亡。 书院最早起源于唐朝,分官办和私办两种,主要是校刊和收藏经籍的场所。 宋朝文风渐起,读书人纷纷要求有一块供自己读书之地,而政府尚没有充足的实力兴办学校,也无力顾及教育,书院就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了。 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有不同学派的学者莅临讲学,学院的学生也可自由听讲。书院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术交流,师生关系融洽。 元代加强对书院的扶植和控制,书院逐渐官学化。 明初书院极不发达,主要是明朝统治者重视官学,读书人也因官学待遇优厚,科举考试前程似锦,书院自然而然就被冷落了。教育空疏,科举腐败,《四书》、《五经》与八股文成为中国教育主流。明末官方四次“禁毁书院”,东林书院被毁最为著名。 清初国家政局动荡,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国家稳定后,政府拨款建立书院,清代书院基本是官办。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入侵,教育腐败、空疏、无用、无实,书院也基本上名存实亡。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1178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