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分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分析

托莱多艺术博物馆 托莱多艺术博物馆 地点:美国,俄亥俄州 Toledo客户: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 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 SANAA 设计组:Toshi Oki, Takayuki Hasegawa, Keiko Uchiyama, Mizuki Imamura, Tetsuo Kondo, Junya Ishigami 建筑面积:7,000 平方米 基地面积:20,000 平方米 开放年代:2006玻璃顾问:Front Inc 托莱多艺术博物馆被称为‘玻璃大棚’的新馆可媲美菲利普约翰逊的‘天堂玻璃屋’。它坐落在城区西郊的一个高档社区,门罗街的南面是博物馆古典式的石头建筑,而北面一片绿树草坪中,便是那座可以媲美“天堂玻璃屋”的新馆。 这个玻璃大厅既是博物馆玻璃藏品的展示空间,也是玻璃制作工坊。设计构思是在单层空间内布置几个庭院,视线可以穿过多层玻璃墙,这样参观者可以感到一直处于周围的绿荫环抱中。各个空间由玻璃围合而成,所形成的内凹可以起到不同环境的过渡区作用,如展览空间、玻璃工坊和室外区域。 著名诗人保罗·史克尔巴特(PAULSCHEERBART)有过一句名言说文化是建筑的产物。他曾经在一个世纪前向往过能带来文化灵感的玻璃房子,如果有一座玻璃宫殿,人生没有负担。站在全新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门前,这座大玻璃房子让人惊叹,史克尔巴特臆想中的玻璃魅影,被真实地显现出来。 设计师日本知名的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由妹岛和世(KAZUYO S E JIM A)和西泽立卫(R Y U E N ISH IZA W A)担纲。两位设计师因擅长使用透亮材质和偏爱自然光闻名,他们的代表作还有时尚品牌DIOR位于东京的旗舰店,那也是一幢晶莹剔透的建筑。设计师将自己对玻璃材质的熟练掌握,融入了对托莱多博物馆的新鲜想象力。通透的玻璃墙顺畅蜿蜒,流线型的外观让人难忘。 设计师为了让这座玻璃房子可以自然地融入周边环境,并没有将它设计得很高。站在远处看,古老的橡树树冠甚至挡住了博物馆的正面,只有走近了才能发现这座具有强烈现代感的建筑。整个设计让人联想到美国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的天堂玻璃屋,那是约翰逊于1949年完成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作品,而他当时的设计理念也正是让建筑和环境相协调。如今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和天堂玻璃屋一样,都是平稳落地的建筑,没有在底部作任何文章,而顶部也都是薄薄一层,似乎仅仅起到框定建筑室内空间的作用一般。房顶设计得如此轻薄,不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所有暖气、管道和通风设置都被埋在地下,或者掩藏在博物馆以外的附近建筑物里。 当然,托莱多博物馆比天堂玻璃屋要精致得多。博物馆内部的展厅,是一个个玻璃的圆形房子,这些展厅的外层也是玻璃做的,和整个博物馆的大外围互相映射着光亮,让托莱多博物馆之旅成为一次曼妙的视觉享受。从踏入博物馆大门开始,如果往左右方向看,透明的隔层可以依稀看到每个展厅的布置。有几个展厅的窗上挂着薄纱窗帘,更多的展厅就大方地让人一览无余,也让阳光可以尽情地照射进来。博物馆外层和展厅外层的双层玻璃让博物馆的设计充满了律动感。 展馆的平面来自于根据功能设定的直线网格。在房间的连接处使用了弯曲的玻璃。围合房间的玻璃是连续的曲线,角落也是圆弧线。游客流线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泡状曲线。 妹岛风格 之所以在众多建筑大师中将第一眼给予妹岛和世,并不仅仅因为她是迄今为止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两位女性建筑师之一(另一位是2004年获奖者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的设计作品有广州大剧院等),而是她独特的“妹岛风格”。 从学生时代起,极度削瘦的身形就是妹岛和世的外形标志。她究竟瘦到何种地步?她的体重到底是哪两位数?日本当代著名华裔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方振宁,用了“不具供人欣赏的体型”这样的形容词。和妹岛精致、灵动、通透的建筑设计风格背道而驰,作为一个女人,她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好像对自己的外形毫不上心:一向素颜,有时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有时裸眼面对镜头。发型更是随心所欲,除了早期的蘑菇头略有设计修剪的痕迹外,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任由黑发从中分开、散落两边,如果太长就胡乱扎在脑后。在妹岛和世手捧其标志性作品“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模型的照片中,摄影师在一瞬间精确地抓住了妹岛外形的精髓:飘散的黑发,丝毫不试图掩饰岁月痕迹的脸庞,沉思的眼神—对于普遍精于打扮并以此为礼貌的日本女性而言,这无疑是极其自我的做法。 让妹岛和世引人注目的原因,还有她的衣着。早期的建筑设计师们,以自己的专业性为荣耀,会穿讲究的套装,打一丝不苟的领带,和其他各个行业的顶尖工程师们保持一致。而当近代建筑更多强调个性与艺术,建筑设计师的着装也变得多彩与时尚,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