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页
柴家沟煤矿生产矿井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
陕西集华柴家沟矿业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五月
.
页
第一章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
一、构 造
柴家沟煤矿区总的构造特征主要为一宽缓向斜,是龙王——玉华向斜的东端,向斜轴为北东向延伸,地层倾角一般为3~10°,向斜东南翼陡,地层倾角一般为5~10°,西北翼缓,地层倾角一般为3~5°。未见断层及岩浆岩,构造简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Ⅰ类。
二、煤 层
4-2号煤层是区内唯一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
1、层位、厚度及可采范围
4-2号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的中下部,K2标志层以下,层位稳定,全区分布。厚度0~8.43m(Yn2),一般厚5~7m,可采厚度0.80~8.43 m。
可采面积3.7365km2,占煤矿区面积的76.8%,全区大部可采。
2、厚度变化规律
4-2号煤层厚度在向斜轴部增厚,向两翼变薄尖灭,呈规律性变化。仅在CB1号钻孔处突然变薄(0.10 m)。
3、结构及变化规律
4-2号煤层为一结构简单的中厚煤层,含夹矸0-3层。区内见煤钻孔中不含夹矸或含一层夹矸的有5个点,占全部见煤点的41.7%,分布在向斜轴部,含夹矸2-3层的7个点,占全部见煤点的58.3%。夹矸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泥岩及粉砂岩,厚度为0.10~0.35m。
总之,4-2号煤层全区范围内基本达可采厚度以上,层位稳定,厚度虽有一定变化,但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含0~3夹矸。确定为稳定型的中厚煤层。依据《矿井地质规程》规定,本矿煤层的稳定程度综合评定为Ⅰ类。
三、煤层倾角
本矿为一宽缓向斜,轴向东北,煤层倾角一般为3~10°,向斜东南翼陡,倾角一般为5~10°,西北翼缓,倾角一般为3~5°。依据《矿井地质规程》规定,本矿煤层倾角类型综合评定为Ⅰ类。
四、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
顶板:多为粉、细砂岩,局部为泥岩及砂质泥岩。而粉细砂岩互层分布在向斜两翼边部,厚度较大,一般厚度在3.00m左右,最大厚度15.08m。CB3、CB4及K24号孔钻孔见有炭质泥岩伪顶,厚0.10-0.50m。煤矿区顶板稳定,一般均不需要留护顶煤。
底板:4-2煤层直接底板多为炭质泥岩及泥岩,少量钻孔为粉砂质根土岩。厚度为0.5~3.3m,最大厚度6.9m。而根土岩较厚者遇水膨胀较为严重。其下为富县组花斑泥岩铝质杂色泥岩,含鲕状团块结构,厚度1~15m,一般厚约10m,个别最大厚为27.87m,(如CB1号孔)分布普遍,遇水膨胀,可发生严重地鼓,其膨胀率为5.8~34.9%,属极为不坚实之底板。煤矿区最大鼓起0.8m/年,一般回采后加剧。
依据《规程》规定,本矿煤层的顶、底板复杂程度综合评定为Ⅲ类。
2、其它采技术条件
(1)瓦 斯
根据2010年7月铜川市煤矿安全技术服务中心对柴家沟煤矿进行瓦斯等级鉴定,柴家沟煤矿矿井总回风巷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7.88m3/min,相对涌出量3.34m3/t,CO2最大绝对涌出量1.90m3/min,相对涌出量0.81 m3/t,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低瓦斯矿井。
(2)煤 尘
据4-2号煤层煤尘爆炸性试验测试结果:火焰长度3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55%,煤尘具爆炸危险性。
(3)煤的自燃
据4-2号煤层自燃倾向试验样测试结果:氧化样300℃,还原样336℃,原煤样312℃,氧化程度22,△T1~3℃在12℃,属易自燃煤层。据矿井资料,4-2号煤层堆放有自燃现象发生,发火期3~6个月。
综上所述,瓦斯、煤尘、煤层自燃等均对煤矿影响不大,因此,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拟定为Ⅰ类。
五、结 论
根据本矿地质构造、煤层的稳定性、煤层倾角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级分类,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定为一类矿井。
本次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是在本次矿井地质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所采用的资料齐全,各种数据准确,整个工作严格按照《矿井地质规程》规定及补充说明的有关要求进行,最终评定的矿井地质条件类型恰当,符合煤矿实际。
第二章 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一、矿井充水条件
(一)含水层性质及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1.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该层主要分布于河谷地段,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丰水期主要接受河水的侧向补给,同时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凹处径流,在适宜位置排出地表,补给地表水或下渗补给基岩含水层;枯水期其水位相对较高,主要补给地表水,对地表水水量、水质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2.洛河组砂岩含水层:柴家沟煤矿总体位于陕北承压水盆地东部排泄区,含水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区内该层遭受沟谷强烈的侵蚀切割,多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补给地表水。
3.侏罗系、三叠系承压水:柴家沟煤矿矿区位于陕北斜坡南部,是东部承压水单斜之组成部分。含水地层以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富水性最好,钻孔最大涌水量每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