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201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地球科学概论总复习题(2011) 绪论 名词解释: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论述题: 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答: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物灭绝、人口增长等问题均为21世纪的人类所关注。地球科学与人类生存、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谓息息相关。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答:全球性、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 第1章 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一、名词解释: 2.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支配、并围绕它作旋转运动的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主要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旋转运动的八大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3. 彗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4.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数量众多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科学家称之为小行星带。估计其中有50万颗小行星,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是其中最大的四颗。 5. 太阳黑子:名为黑子其实不黑,仅温度比周围光球低1000oC±, 在明亮光球反衬下呈暗黑色。 黑子是太阳表面剧烈活动所激起的气旋涡。黑子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较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黑子周期。黑子周期平均长度为11.1年。 10. 地球的偏心率:地球椭圆形轨道的最长直径(长轴)与最短直径(短轴)之差与赤道半径之比 。目前地球轨道偏心率约为0.017或1/60。 第2章 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一、名词解释: 1. 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发生构造变动,先形成的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 2.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总是以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影响的一定速率蜕(衰)变为他种元素, 如238U经过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蜕变为205Pb,故称为半衰期。 3.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二、简答题 1.宇宙大爆炸、太阳系和地球形成的年龄? 答:1)宇宙大爆炸: 150亿年前;2)太阳系形成:50亿年前;3)地球形成: 46亿年前。 2.简述地球起源与圈层分异假说(hypothesis)。 答:46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形成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尚无圈层分异。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吸集更多星子使体积和重量迅速增加,同时因重力分异、放射性元素蜕变和星体撞击而增温。原始地球内部达到熔融状态时,亲铁元素比重大而下沉形成铁镍地核,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大气圈、水圈。 地球初始圈层分异的时间约在42亿年前。 4.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从老至新各划分为哪些系? 答:古生界: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界: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界: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第3章 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 一、名词解释: 1. 重力异常: 将实测的重力值减去该点的重力正常值,其差值即为重力异常。 2. 地磁异常: 实测地磁要素的数据与正常值(地球基本磁场)的差别。 3. :地磁场倒转: 地磁极出现 “反转”,即南、北极互相颠倒的现象。(正同、负反) 4. 莫霍面(莫霍洛维奇1909年发现):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7. 地壳: 大陆岩石圈上部的次级圈层,包括地壳和大洋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 8. 岩石圈: 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包括地壳、莫霍面和地幔硅镁层。 9. 软流圈: 又称低速带, 是指地下60-250km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塑性流动)。 简答题: 2)简述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 大陆型地壳:双层结构(硅铝层+硅镁层) 大洋型地壳:单层结构(硅镁层) 1. 地球的内部(固体地球)层圈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 答:1)划分:地壳: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33km 莫霍面 地幔:地幔硅镁层、软流圈、地幔圈(中间圈) 2900km 古登堡 2900km 古登堡 地核: 外核 5000km莱曼面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