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诗歌二首》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页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诗情景交融的意境。 3、初步学会诗歌分析、鉴赏的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的意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   学会诗歌分析、鉴赏的技巧。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提到的那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吗?一起来回顾一下。(生齐背,课件一边播放《桃花源记》片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二、作者简介: 1、陶渊明:已学过陶渊明的《饮酒》、《归去来兮辞》等,学生自己看《优化设计》里的介绍。 2、强调: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又称靖节先生。   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的赞美,因此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   他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从此,田园诗不断发展,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杜甫、苏三家),又被称为田园诗人。(课件播放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隐逸诗人、田园诗人) 三、学习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一)读诗 1、听录音,并一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2、齐读,要求有感情,并一边体会诗人的心境。 (二)分组讨论学习 (幻灯片出示问题1、2、3、4) 1、诗人为什么归田园?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时代背景:东晋时期,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   设疑:诗人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他后悔了吗?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诗人把官场视为“尘网”,把当官看作是“误落尘网”,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误落”一词,写出了诗人的无限悔恨,既是对出仕官职的感叹,又是对尘网般的官场的蔑视。   以上两句诗揭示了诗人迫切离开官场归园田居的根本原因。 2、诗中描绘了怎样一幅农村生活场景? 1)、找出诗中的句子(幻灯片出示诗句及插图) 2)、结合诗句及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个场景。 3、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特点:恬静、幽雅、空阔、简陋、宁静、和谐、朦胧   由近景到远景,幽美的环境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情绪。正如刘禹锡《陋室铭》中所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由近闻到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显示出乡间的宁静与平和。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八句话捕捉了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与诗人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达诗人追求恬淡的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诗人善于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行中,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人归田园后的心境是怎样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4、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古有“学而优则仕”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职。若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而“世与我相遗,复驾言兮焉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   引入人生的舍与得的问题同学生一同探讨。 (三)、小结: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省和认识,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和不满;诗中主要描写自己归田之后恬静闲适的生活及宽松愉快的心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脱离世俗后的自由、舒畅和无限欣喜之情。 (四)、艺术特色:?   一是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   二是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三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四是语言朴素自然。?如:“狗吠深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近处:宅院、林木??????情??????厌恶官场 远处:村落、炊烟??????景??????向往田园? 色彩:桃红、柳绿??????交??????追求自由? 声音:狗吠、鸡鸣???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