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问题式专题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提升.doc

问题式专题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提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式专题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提升.doc

2017-10-23 13:27:51 老区建设 2017 年 12 期 [提要]教学活动始终与解疑释惑相联系,这就要创新教学方式以解答学生疑惑,满足学生对“道” 的渴求,从而要求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以刺激学牛?主体性的释放,不断修正学生对知识的 歪曲与理论的误读。循此路径,我们发现问题式专题教学是实现这一冃标的理想的选择,理应成为深 化教改、提升思政有效性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问题式专题教学;解疑释惑;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者简介]张洁(1981 —),女,江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江西南昌330045) [基金项R]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冃“高校校园网络舆情背景下的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优化研究”(MKS1527) 近年來,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较大冲击,降低了思政理论课的有效性。那么, 如何提升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问题,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着手进行专题 式教学①的改革,儿年来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专家和学生反映都比较好。但关涉改革的一 些基本问题,特别是教改的冃的性指向仍存在模糊认识,即我们的教改设计主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 趣,还是注重于书本上思想理论的传输,抑或是着重强化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②。事实上,之所以存 在上述困境是因为没有根据课程的教学规律來厘清三者Z间的关联性,我们认为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价 值在于传“道”(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教师的自我理论的提升以及大学生主动性的参与都 必须服从于这一目标,但问题在于通过何种教学路径或结构来有效整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发挥出各 白的效能来服务于传“道”这一本质目标。这成为教改必须要面对与回答的问题。为此,笔者尝试对这 一问题予以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价值”是政策执行活动的基本要索,并会对教学活动的方式与内容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马克思指 出,价值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关系中产生的,它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盂要的关 系的物的属性,表示物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的属性。具体而言,价值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符合需 要的属性,代表了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据此,我们认为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价值在于 构建并巩固大学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这也就是思政理论课关于 传“道”的核心要求。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教育者对教 育对象传道”、“授业”及“解惑”,以满足教育对象对知识的渴求以及技能掌握需要的一种综合性的活动。 而三者之屮,传道乃是思政课的根木戸的,授业只是传道的皋木前提,而解惑则是传道的關键环节。 这是因为解惑乃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他不仅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更能满足学生对真理的无限追 求,并在此基础上强化道的自省与内化。 一、强化“道”的认知基础:深化对知识体系的认知与理解 “道”即隐含于课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内涵,这一木质规定性则要求我们对道的认识必须建立在深 刻而全而地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而质疑问难则是掌握知识的重耍前提。 一直以來,我们的教学活动侧重于填鸭式的教学培养模式,而这种模式的根源在于我们更习惯 于知识的传授,把教学看成为简单机械的加工活动,而这一教学进路所产生的后果则是受教育者在学 习过程屮“坐享于”知识的灌输所导致的思维惰性,不仅使他们对于知识来龙去脉的整个知识体系的构 成与前后延仲缺乏建构的能力,同时对于运用思维能力去创造知识亦缺乏热情与动力。其结果是,培 养出来的教育对象大部分只能成为接收知识的容器,缺乏对知识的构建与再造能力。因此,我们认为 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应强调解答学生的困惑以激发学牛的思维,这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这是因 为提出问题不仅强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耍的是使教学过程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为正确 地搭建学生的知识架构,修正其对知识的曲解与不足,解除学生在思维逻辑上的障碍提供条件,只有 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正确理解与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Z后,才能够触摸到课程内容所蕴含的价值意蕴与思想内涵,才能够真正 领会到“道”的真谕。 二、强化“道”的认知逻辑:彰显以大学生为主的教学规律 1843年,马克思在《V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 论只要彻底就就能说服人”,表明马克思把灌输作为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理论的重要路径。但这一理论 的前提性条件则是无产阶级由于存在知识困境与逻辑限度而导致其不了解或不具备先进无产阶级意 识为基础,但对于在校大学牛?则消解了灌输理论的前置条件。因此对于大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不仅无 法获致预期的成效,其至会生成排斥的心理。因此,只有激发大学生的口主学习的动力,才能够为学 生理解并接受道的内涵与价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