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随着国际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其发展前景的核心竞争力。相比国际上先进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就显得较为落后。当2006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商业银行就直接面临着国际金融的竞争。同时,各类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在海内外上市融资,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机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如何按照新协议的要求尽早实行内部评级法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据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刻认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探索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缩短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 国外对信贷风险的研究大多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展开的,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就开始运用微观理论、博弈论、不完全合同理论来研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问题,研究信贷风险的产生和防范。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出现,人们开始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研究信贷风险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个是道德风险,一个是逆向选择。Arrow1964在管理研究中正式引入道德风险。Stiglitz和Weiss1981首次研究了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外有关部门学者开始转向微观经济角度的信贷配给研究。Freimer和Gordon1965首先建立了一种信贷配给模型,认为其理性的贷款人处于这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贷款的偿还是按照投资项目可能的最好结果来进行气Jeffee和Russe111976根据竞争性贷款人的消费信贷模型中的道德风险,建立了一个信贷配给模型。这一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当一些借款人被给予较多贷款时,其违约的可能性将增加。Stiglitz和Weiss1981研究出一种包括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内的信贷配给投资借贷模型。这一模型中道德风险特征的产生,是因为在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单个借款人将选择经营风险较大的项目。逆向选择特征的产生是因为在较高的贷款利率下,一些借款人的相对安全的投资变得无利可图,从而使得有较高风险的贷款申请人增多。 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贷款合约的研究。Besterl985认为当贷款方同时以贷款利率和抵押品要求作为对借款人的激励手段时,将有可能存在一个使贷款方筛选出有害风险的贷款合约。Seharfstein,David,JeremyStein1990研究了企业偿还贷款的动力问题,认为银行终止贷款会对企业产生激励,诱导其偿还贷款。Elizalde2003研究了三种信贷模型,只有一个企业的简化模型,用来研究企业的违约强度和违约概率;研究一个和多个企业信贷风险的综合结构模型及综合二者的调和性模型。大批学者和机构也从银行信贷风险的贷前评估和贷后风险的度量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研究。Altman1977率先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5变量的Z评分模型和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的zeta判别模型。Martin1977提出TLogit分析模型,采用公司的一系列财务数据来预测公司破产或违约的概率。。Greene和smith1987应用遗传算法研究了信贷风险评估问题。K。za1993在此基础上应用了遗传规划算法研究信贷风险评估问题。Coats和Pant1993采用神经网络分析法对美国公司和银行的财务危机分别进行了预测,取得一定的成果。Davidwest2000建立了五种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多层次感知器、专家杂合系统、径向基函数、学习向量量化和模糊自适应共振,用来研究商业银行信贷评价的准确性。Malhotra和Malhotr2002利用神经模糊系统对贷款企业信用的“好”与“坏”进行了判别。 关于信贷风险度量模型一些机构和学者提出了五种模型。1993年,KMV公司利用Blaek一Scholes一MertonBSMModel提出著名的信用监测模型CreditMonit。Model。1997年J.P.摩根联合当时一流的银行和K蒯公司共同开发了信用度量术CreditMetries,采用二阶段法度量信用风险。1997年Altman和Kishore在开发债券的边际和累计死亡率表的基础上开发出死亡率模型MortalityModel。瑞士信贷银行金融资产部于1997年开发出一种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它是基于精算思想开发的信贷风险附加模型CreditRisk+Model。1998年麦肯锡公司Saunders和Wilson等利用基本动力学的原理,从宏观经济环境的角度分析借款人的信用迁移,建立T信贷组合观点模型ereditPortfoziovie,Model。。 总的说来,国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主要从微观主体的角度分析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