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荧光配合物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稀土荧光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稀土荧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发展历程,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和高分子荧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稀土荧光材料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稀土 荧光材料 配合物 1 背景介绍 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因为其特殊的光磁性质和广泛应用而倍受关注[1-3]。稀土荧光配合物因其种类繁多、性能优异,目前在发光、显示、光纤通讯、光开关、激活光窗口、医学、固态光源等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稀土配合物通过有机配体的强紫外吸收和配体向稀土离子的有效能量传递,使其发出稀土离子的强特征荧光,具有紫外激发荧光性能[4]。 近年来对稀土配合物的研究十分广泛,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荧光、吸附、催化等方面的性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制备和探索其结构性质将是2l世纪研究稀土配合物和盐的一个新热点[5-6]。 2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及能量传递过程 Eu3+ ,Tb3+ , Sm3+ , Dy3+等稀土离子受激发后可能发生f-f跃迁,但它在近紫外区吸光系数很小,故发光效率低。而某些有机物π→π*跃迁激发能较低,且吸光系数高,它们易作为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若三重激发态与稀土离子的激发态能级匹配,在近紫外区吸收能量激发后,由三重态以非辐射方式将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处于高能级的激发态稀土离子再以辐射方式跃迁到低能级,从而能发射特征荧光。这一能量传递过程如图1所示[7]。 3稀土有机配合物 3.1稀土β-二酮配合物 β-二酮分子与稀土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通式如图2所示。通式中R1和R2两个基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基团。由于在这类配合物中存在着从具有高吸收系数的β-二酮配体到Eu3+、Tb3+等的高效能量传递,在一些协同剂作用下使得它们在所有稀土有机配合物中发光效率最高,它们与镧系离子形成稳定的六元环,可直接吸收激发光并有效地传递能量。 3.2稀土羧酸配合物 稀土的羧酸配合物主要用芳香羧酸,如苯甲酸,水杨酸等。因为是羧基与稀土配合,所以这类配合物与稀土-生物大分子配合物、稀土氨基酸配合物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类配合物具有发光时间长、强度高且稳定的特性,对于模拟生命体系的光贮存、光转换、光控制与光化学合成有重要意义。 3.3稀土有机螯合物 稀土与有机配体进行螯合使得配体能量更容易向稀土中心离子转移,这样中心离子就更加容易发生f→f跃迁,荧光性能会明显增强。稀土有机螯台物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为配体最低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激发态能级的匹配是中心稀土离子能否发光的主要因素;螯合物结构的平面性和刚性是中心离子发光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第二配体的加入一般导致螯合物分子刚性和稳定性增高,因而有利于能量的传递。但也不能忽视第二配体加入所引起光能的吸收和能量传递过程的竞争;配体的耐热,耐辐射性是配合物能否作为材料的必要因素。 3.4稀土高分子配合物 由于稀土高分子材料兼有稀土离子优异的发光性能和高分子易加工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有机小分子稀土配合物通过溶剂溶解或熔融共混的方式掺杂到高分子体系中,可制成发光薄膜、高分子发光器件。另一种是通过配位或聚合方法将稀土离子键合到高分子链上而获得的高分子稀土金属配合物。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先合成可发生聚合反应的稀土配合物单体,然后与其他有机单体配合得到发光高分子共聚物,或者稀土离子与高分子链上配体基团反应得到稀土高分子配合物材料[8]。 4有机胺为模板的稀土盐 近年来对以有机胺为模板剂的稀土硫酸盐的研究渐渐增多,以有机胺为模板剂的稀土硫酸盐具有良好的吸附、催化、荧光等方面的性质。水热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合成含有有机胺为模板剂的开放结构的材料中,近年来溶剂热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稀土硫酸盐的荧光主要是稀土离子的荧光,模板剂和硫酸根离子本身没有荧光,但是这类物质依然表现出强烈的荧光。 5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荧光化合物电子光谱及光物理行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荧光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周围环境给化合物光谱行为和发光强度所带来的影响及对其规律的认识,使人们在利用荧光化合物作为染料,电致发光材料,光电导材料,能量转换材料及探针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进展[9]。随着光致发光,特别是电致发光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发新型稀土荧光材料将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Piguet C., Bernardinelli G., Hopfgartner G. Chern. Rev., 1997, 97, 2005 [2] Pan L., Woodlock E. B., Wang X. T. Inorg. Chern., 2000,39, 4174 [3] Kagan H. B. Chern. Rev., 2002,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