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呐喊
一、鲁迅生平思想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 HYPERLINK /view/843105.htm \t _parent 周樟寿,后改名为 HYPERLINK /view/41303.htm \t _parent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人称“文思革”(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 HYPERLINK /view/51882.htm \t _parent 呐喊》《 HYPERLINK /view/51457.htm \t _parent 彷徨》等,散文集《 HYPERLINK /view/41196.htm \t _parent 朝花 HYPERLINK /view/41196.htm \t _parent 夕拾》,散文诗集《 HYPERLINK /view/424013.htm \t _parent 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坟》等。
一)1917年之前,青年期。
1、 HYPERLINK /view/29852.htm \t _parent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 HYPERLINK /view/6667.htm \t _parent 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科场舞弊案:据《绍兴县志》记载,周家曾经兴旺了三百多年,到第十二代周福清(鲁迅祖父)时,只能做个七品的内阁中书。1893年,周福清为儿子周伯宜科举而贿赂考官,事违案发,被判“斩监候”,坐牢8年,出狱三年后病逝。鲁迅父亲被取消考试资格,革去秀才,1896年病逝,家道彻底败落。
2、鲁迅青年时代受 HYPERLINK /view/6739.htm \t _parent 达尔文进化论和 HYPERLINK /view/6208.htm \t _parent 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902年公费至 HYPERLINK /view/1554.htm \t _parent 日 HYPERLINK /view/1554.htm \t _parent 本留学,原在 HYPERLINK /view/86834.htm \t _parent 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 1906年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6年六月奉母命回绍兴与朱安结婚。
3、鲁迅1907-1908年,用文言写作发表论文5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主要思想是“立人”,反对殖民侵略,主张爱国兴民,输入进化论,宣扬科学精神,艺术上推崇浪漫主义。
4、1912年,受蔡元培邀请,到教育部任职,从部员做到科长,主管文化艺术事业。
二)1917-1927年,中年期。
1、1917年,鲁迅受钱玄同等人的邀请,为《新青年》写稿,后加入《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思想启蒙 运动。
2、1918年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出版《呐喊》, 1924年出版《中国小说史略》, 1926年出版《彷徨》,1927年出版《野草》。还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及《续编》。
3、主要思想是“启蒙主义”和“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成为小说家,创立悲剧审美风格。
4、1927年,与许广平(学生)双双离开北京到上海同居。
三)1928-1936年,老年期。
1、1928年起参与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1930年加入“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2、出版杂文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且界亭杂文》三集。小说集《故事新编》。学术著作《汉文学史纲要》。
3、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定无产阶级文学。但仍不放弃“个性”,对左联有所反思。
4、1936年10月在上海病逝。
二、《呐喊》概述
1、 《呐喊》的主要内容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2、创作《呐喊》的缘由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