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4 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pr.2016
第32卷摇 第2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摇 摇 摇 摇 摇 摇 Vol.32摇 No.2
DOI:10.13216/ j.cnki.upcjess.2016.02.0003
一中国省域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
空间格局特征
梁 彩 懿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从省域层面出发,基于经济、环境和两者间的协调发展这三个维度的空间体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在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上,主要包括东部沿海良好协调集聚带及内陆中度协调发
展板块,且耦合协调性与倒“U冶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符合,绝大多数省份位于“拐点冶左侧;在
全局空间上,协调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并不显著,但在局域空间上形成了集聚区,如何进一步拓宽
协调发展增长极将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拟合面上,目前中国
省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性发展主要位于曲面“峰刃冶的两侧,中西部地区集中在曲面的“山脚冶
或中间部位,东部地区省份则趋近于山峰。
关键词:省域;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耦合协调
中图分类号:F061郾5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文章编号:1673鄄5595(2016)02鄄0010鄄05
摇 摇 一、引言 的落后的建设项目;“官员任内冶的经济量化指标,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 使得地方管理者在其任内缺乏地区责任感,做出一
求。 从三维空间来解释两者间的关系,经济发展与 些“唯经济指标冶的短期决策。 长期而言,这种外部
环境发展可以视为区域发展平面的两个分轴,协调 不经济性的额外社会成本最终还是由当地买单。 随
发展为垂直平面的纵轴,其决定了发展的高度及质 着社会物质供给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边
量。 区域发展已经被赋予很多的属性和责任。 环境 际偏好逐步下降,而对环境的敏感度则稳步提高,所
保护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这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 以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不只是战略层面上的
[1] 问题,也是惠及民生层面的发展问题。
展的重要途径。 如何真正实现后工业经济、绿色
经济、低碳经济将是今后区域发展的现实落 因此,本文将从空间格局层面来探讨区域经济
脚点。[2]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区域经济和环境发展
长期以来,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已成为中国环 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内在规律,为经济与环
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已 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3]
经出现下降趋势。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域经 二、文献述评
济环境协调度基本符合“U冶型曲线:区域经济发展 虽然协调发展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目前已
模式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尤其是在中西部等不 经有不少学者从不同层面展开研究,有的学者从环
[4] [6鄄8]
发达地区 ;虽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协调 境约束角度出发,对经济增长进行研究。 基于环
[5]
度有所上升 ,但整体而言,中国的区域经济与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