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排列与组合—教室内现成物的利用
第二單元 排列與組合—教室內現成物的利用
◎教學實施
一、課程設計理念:
從第一單元的討論中,學生提出了各種不同材料及表現方法,本單元以此為基礎,進行課程設計,讓課程的建構與實施回到師生共同參與的層面中。由於第一單元的討論報告內容,各組皆曾提到排列與組合的表現方法,因此以「排列和組合」做為第二單元的課程主題,並利用教室內現有的材料來作為表現的媒材。
從每日相處的教室空間內的材料來進行探索,完全給學生自由、自主的空間去找尋同組員喜歡的主題、形式。在不斷討論、溝通、達成共識、製作表現、完成或失敗再重來的嚐試中,體會材料本身的特色,及創作作品時的歷程。
多爾強調藉由“操作—反省—再操作”的學習過程,來產生具“反省性”的經驗,認為我們所知覺到的實體,其實是存在於過程之中的所有事件。
多爾也認為課程應重視對話磋商互動的過程,經由此過程師生關係文本讀者之間可以再統整。
教學設計
單元名稱
排列與組合—教室內現成物的利用
編號
2
適用年級(人)
六
教學時間(時)
120分鐘
設計者
翁世盟
實施地點(地)
教室及教室外之走廊
教學者
翁世盟
單元目標(三大領域:認知/技能/情意)
了解生活週遭有許多材料皆可成為藝術表現的材料。
了解排列組合是藝術表現上常用的手法。
能從材料的特性引發創意表現。
能發揮合作精神與他人共同完成作品。
培養溝通、表達、分享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策略
評量方式
學習單(如附錄三)
教室內的人工現成物。
底片、相機、錄音機、幻燈機。
當代藝術家作品(幻燈片)
小組共同討論
共同製作表現
鑑賞作品
探究法
1.發表
2.鑑賞觀察
3.作品分析
4.問卷敘寫內容
教 學 過 程
課前依志願分組,每二至四人一組。
討論教室內有那些可用的現成材料。
舉一材料,全體同學共同製作、表現,而後討論、歸納特徵,發表感想。
改變原有作品面貌,再一次製作、討論、歸納作品特色。
歸納:選擇教室內材料進行排列或組合時,應考慮的特性。(數量多)
鑑賞當代藝術家作品。(作品22、23、24、1)
討論教室內之現成物,有哪些可用來做為材料。
將討論選出的材料填在學習單(附錄三)上。
將材料分別放置在教室及走廊空的位置上。
分組共同製作表現。
完成作品後和同學老師共同討論。
拍照記錄作品。
清理現場,並將現成物歸回原位。
觀察與省思
一、觀察描述:
對B6組的製作過程觀察:
材料:塑膠積木
以此組的合作情形來看,原本S3、S5是不互相合作的,但S5此次看到S3都只有一人在做,便故意坐在S3正在操作的材料旁邊看,因S3並未排斥,S5看了約十五分鐘,便拿起材料直接介入參與合作。
兩人的合作或溝通,不以言語交談,而以相互配合、支持及互相帶領的操作表現來進行,看著對方的排列與組合,會依著對方的意思來表現。例如:S5看S3以綠色的排列底層,S5會跟照著做,而S3看著S5以黃色往上堆疊,S3也會跟隨著堆疊。在合作的過程中,仍可以看出在顏色的分配,層次及角度的轉換上皆有其用心思索之處。雖然教師在行間巡視詢問他們為何如此做時,兩人皆不回答,但作品堆疊、排列組合的想法還是有跡可循。從未實際操作前,S3對 B7組的排列作品發表他的看法並能具體的講出其作品特點:以粉筆三根為一單位,做90?的交叉排,而後連續地向周圍擴展(作品10),而得到老師及全班的鼓勵和肯定後,原來上美勞課從不肯靜心用心參與的態度改變,變得很投入而思考其作品的表現,將他所發現的特點應用在最開始的排列組合上,後因S5的加入,使其作品有更大的轉變(由平面到立體),呈現出較豐富、精緻,完整的面貌(作品11)。但在合作的過程中,兩人參與的功能各為何呢?從觀察中發現,S3以模仿的成份居多,S5則較有創意的做法出現。S3從最開始的模仿B7組的粉筆排列方式,在平面的部分排列到一定的程度後,他停頓下來了,等到S5的加入,以往上堆疊的組合方式,才使作品有較大的改變。
從觀察中發現S3對自己的作品似乎並無較主觀及具創意的想法,S5加入是抱著玩的心態,從他一坐下來便嘗試往上堆疊的動作可看出,毫不考慮的便將積木往上放,而後再慢慢的修飾整件作品的角度。
作品(作品11)呈現出在色彩的對比、造型的協調、結構的緊密等特色,但若要製作者加以描述、分析其作品又無法具體的用語言表達出來,或許下一次課程上的鑑賞討論之必要便在於此。從製作操弄、探索、體驗中所得到的心得感想如何具體而清晰地用語言表達出其中的概念、原則或相關用語的運用是另一重要的學習目標。
對B1組的製作過程觀察:
材料:活頁夾
B1組的製作先決定主題為「迷宮」,為何決定以「迷宮」當主題,乃是在探索、操弄活頁夾時,發現直立的活頁夾所交錯圍成的效果很像印象中的迷宮,故而類推到主題,朝此主題去發展。從厚紙板活頁夾的形狀、顏色、打開角度的大小、組合的效果等方面來安排、表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