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敬请公布-历史学科中心
地
地 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9號4樓之1 網 址:.tw
電話:02-2567-5117 傳真:02-2567-5110 E-MAIL:teacher@.tw
敬請刊登 全國教師會-新聞稿99.1.30
99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歷史科試題評論新聞稿
高中教師將以教學專業觀點
評析大學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99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已於元月29、30日兩天舉行,對十四萬兩千多名學生而言,這將成為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依據,對台灣的教育及高中教學而言含有「考試領導教學」的效應,一份優質的試題可以影響教學的活化,反之則會對教學現場帶來負面影響。因此,試題的良窳攸關重大,若試題品質不佳,將桎梏高中教師的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的態度,則升學制度的改革將成空談。
為使考試能更貼近高中教學現場,建立高中教師與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溝通平台,進而促進教學與入學考試的良性對話,攜手共創優質的高中教育,全國教師會針對本年度大學學測辦理試題評論與檢視,邀請50多位公私立高中現職教師,對今年的試題進行全面的檢視與專業的評論,並提出具體建議,期望藉由檢討入學考試試題,導引教學正常、活化,創造優質的高中教育,提供教育政策省思,找出新的升學考試模式與思維,讓優質的教育改革真正落實。
希望教育部、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考中心能採納全國教師會的建言,共同創造優質的教育環境。
歷史科評論委員,總體建議如下:
建議加強試題鑑別度。
建議各冊、各章儘量平均出題。
建議圖表題的附圖或附表能與題幹具有一定的關連性。
建議大考中心公佈解答時,圖表題的附圖或附表應列出資料來源。
採訪聯繫人:高中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郭文瑛老師 0982-939523、0961-058053
高中職委員會 主任委員 黃文龍老師 0980-371309、0918-969929
聯絡電話:0229 E-mail: nita@.tw
歷史科發表教師:台北縣立錦和高中 廖慧真老師0953-605337
評論教師名單:
國立三重高中-王雅麗、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王偲宇(現任桃園縣立壽山高中)、台北市立永春高中-郭智勇、台北市立萬芳高中-廉艷雲、台北縣立錦和高中-廖慧真(召集暨報告人)
「99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各科總體評論及試題疑義
◎科目: 歷史 科
一、試題總體評論:
1.整體分析:
(1)分析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是否符合課程綱要
大致符合
難易是否適中
偏易
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
鑑別度低
是否偏重某一版本
無
試題取材範圍是否合宜
世界上古中古史範圍太少
是否掌握重點章節
部分未掌握
各章節佔分比重是否適切
第三冊世界史比去年少,特別在上古史零題、中古比例偏低,致二、三冊比重嚴重不均。
(2)高中教師專業觀點:
a.對教師教學可能產生那些影響: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方向
b.對學生學習可能產生那些影響:試題仍需具備一定的鑑別度,才會提高學生學習熱誠與專注程度。
2.試題評論:
(1)優點:部分題目能融會中西史實(例如:38、39題),須具備足夠背景知識,不死記能靈活運用(例如:34題)。
(2)缺點:部分題目或鑑別度太低(例如:26、35題),或圖表作用不大(例如:32、38題)
(3)難易度:偏易
(4)整體特色:大致符合課程綱要精神
二、總體建議:
(1)建議加強試題鑑別度
(2)建議各冊、各章儘量平均出題
(3)建議圖表題的附圖或附表能與題幹具有一定的關連性
(4)建議大考中心公佈解答時,圖表題的附圖或附表應列出資料來源
三、試題疑義申覆:
科目
題號
題目
疑義之處
大考中心公佈之答案
建議答案
社會
43
某州長官希望任用張三為其僚屬, 但人事官員卻以「資籍不當」為由, 不同意這項任命。當州長官表示一定要任用此人, 人事官員嚴肅地說:「州僚屬的任命必須經過本地人的評議,我是本地人,既然不同意,長官就不應違反這個制度。」這樣的場景最可能發生在:
(A)兩漢 (B)南北朝 (C)中晚唐 (D)宋明
請問學生如何從題幹的訊息中判斷是哪一時代?
B
A或B
社會
44
某一時期中, 臺灣登記繳稅的土地原本只有35 萬公頃, 但政府清查田地時,一舉查出25 萬公頃未登記的土地。政府重新核定稅額, 政府財政收入也因此大幅提高。這個政策最可能實施於何時?
(A)鄭氏治臺時期 (B)康熙平臺以後
(C)日本統治初期 (D)臺灣光復初期
(B)年代敘述不夠精準,請問康熙平臺以後時間點應至何時?
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