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 1 年 12 月 第 23 卷 第 4 期
D ec200 1 V o l23 N o 4
Journa l of J ianghan Petroleum In st itute ·15 ·
塔中地区 油组油气运移及成藏史初探
C
侯读杰, 张 敏, 陈 奇 (江汉石油学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湖北 荆州 434 102)
冯子辉, 宋兰斌, 刘 伟 (大庆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 12)
[ 摘要] 根据该区构造发育史、油源区分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原油物性特征、含氮和酚类化合物特征
等, 对塔中地区 油组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史进行了初步分析。综合推断, 该区石炭系可能存在三次成藏
C
期: ①在二叠纪, 寒武系 下奥陶统源岩进入生烃和排烃的高峰阶段, 并聚集形成 T Z4 油田。在白垩纪, 受
燕山构造运动影响, 油气藏重新分配, 断层开启, 地层的翘倾作用使早期油藏遭到破坏, 油藏经历水淹和
生物降解作用; ②燕山 喜山期, 特别是白垩纪以后的 100 M a 内, 中、下奥陶统泥灰岩源岩达到了生、排
烃高峰, 生成的烃类自西向东运移至 T Z 10, T Z 11, T Z4 等圈闭, 并与早期残余在油藏中的烃类混合。③与
此同时或较晚, 由于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 中、上奥陶统不同带的源岩及寒武系 下奥陶统源岩在较高成熟
度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轻质油, 自东向西进入 T Z 1 和 T Z4 油田。由于以上三期的油气注入及不同生源的
油气混合, 从而造成了塔中地区石炭系油藏存在东西差异及多种油藏并存的油气分布面貌。
[ 关键词] 油气藏形成; 油气运移; 含氮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石炭纪; 塔里木盆地
[ 中图分类号] T E 122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 9752 (200 1) 04 00 15 04
1 区域地质背景
塔中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的中部, 是一长期发育的继承性隆起, 形成于晚加里东时期, 定
形于石炭纪, 是一个被一系列逆冲断裂切割的大型缓背斜构造, 断裂繁多而复杂, 主要与加里东和海西
运动相联系。塔中地区的断裂系统对该地区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聚集与分布都起着重要作用[ 1~ 3 ] 。
塔中地区自震旦纪开始接受沉积, 寒武纪开始出现第一期大规模海侵, 石炭纪发生第二次大规模海
侵, 中间经历了多次隆升剥蚀。其形成演化可大致分为下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构造反转与隆升剥蚀阶段
及垂向升降阶段等 3 个阶段。
目前在该区找到的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有 4 油田、 1 凝析气藏、 10 1 油藏、 6 凝析油气藏、
T Z T Z T Z T Z
T Z 10 油藏、T Z 11 油藏、T Z 16 油藏等。油气产出类型多样, 既有重质稠油亦有轻质凝析油, 但以常规密
度原油为主; 天然气既有凝析气亦有溶解气、伴生气[4, 5 ] 。
塔中地区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石炭系、志留系、奥陶系储层中。石炭系主要为砂岩储层, 其次为生屑
灰岩 ( ) , 其中 油组是主要产层, 在北斜坡和断垒带上均有石炭系油藏。志留系砂岩储层被红色
C C
泥岩段分为上亚段和下亚段, 主要分布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