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镇人口和乡村口
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 (二)近代 西欧北美国家快速城市化 亚非拉国家殖民城市发展:香港、上海、孟买、开罗等 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 (三)现代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城市化增长极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国家 1820 1870 1900 1950 1992 中国 28.7 16.6 13.2 6.2 12.9 英、法、德合计 12.9 18.7 19.8 14.5 11.4 美国 1.8 8.7 15.8 27.1 19.7 各地占世界生产总值的变化 资料来源:麦肯迪,1997 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 (三)现代 大城市的高速膨胀 1950 2000 2015(预测) 排序 城市 人口 排序 城市 人口 排序 城市 人口 1 纽约 12.3 1 东京 26.4 1 东京 26.4 2 伦敦 8.7 2 墨西哥城 18.1 2 孟买 26.1 3 东京 6.9 3 孟买 18.1 3 拉各斯 23.2 4 巴黎 5.4 4 圣保罗 17.8 4 达卡 21.1 5 莫斯科 5.4 5 纽约 16.6 5 圣保罗 20.4 6 上海 5.3 6 拉各斯 13.4 6 卡拉奇 19.2 7 埃森 5.3 7 洛杉矶 13.1 7 墨西哥城 18.5 8 布宜洛斯艾利斯 5.0 8 加尔各答 12.9 8 纽约 17.4 9 芝加哥 4.9 9 上海 12.9 9 雅加达 17.3 10 加尔各答 4.4 10 布宜洛斯艾利斯 12.6 10 加尔各答 17.3 单位:百万人 (三)现代 最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 城市 人口减少比例(%) 底特律 49 波士顿 26 芝加哥 20 克里弗兰 48 费城 51 圣路易斯 54 美国人口减少统计1950-2000年 逆城市化的原因 生产力高度发展,城乡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实质性差别; 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产生发展对人口集中的需求度大大减少; 信息产业和高速交通明显缩小了时空距离,特殊地理区位的集聚效应降低; 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 老龄化社会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应对世界城市化的挑战 贫困的城市化 1950年,世界上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就在50年以后,城市人口的比例已经增至1/2,并将继续增长。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60亿,占全球人口的2/3。 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城市贫困加剧,贫民窟增多。目前,全球贫民窟人口将近10亿。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居署,2005 1. 贫民窟改造:对住房、基础设施和环境进行实体改造;通过完善教育、健康和保障居住权进行社会制度改造;通过参与性的过程、社区领导和赋权进行治理改造; 2. 城市发展:通过在全市开展预先的土地使用规划、开发和管理税收基础、改善基础设施、提供设施建设、进行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赋予社区权力、减低脆弱性、提高安全保障来创造就业机会; 3. 地区发展:通过采用适当的国家和地区投资政策、中央权力下放推动地方发展、在城市中心建立基础广泛的体系使开发服务得到有效地分配、促进城乡的互惠关系,使城市化的积极影响最大化,并降低城市化的消极影响(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压力等)。 解决贫困城市化的策略 城镇人口变动的途径 新城镇的建立,或某些老城镇撤销建制 城镇辖区范围变动 城镇人口自然增长 乡村人口通过迁移转化为城镇人口 年份 1950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91 东京 自然增长 13.2 11.2 14.0 16.1 16.4 8.3 4.1 迁移增长 21.3 19.4 20.0 12.7 7.3 1.8 2.4 大阪 自然增长 11.5 9.8 12.5 14.4 14.9 7.5 3.2 迁移增长 13.1 13.8 15.5 7.5 0.04 -3.4 -2.0 日本东京、大阪两大都市圈的人口变动(年均%0) 城镇人口变动的途径 城市人口规模分布 城市人口的序位-规模律 城市首位度 四城市指数 十一城市指数 潘鑫, 宁越敏.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人文地理,2008 城市内部人口密度 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 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包含着居住、休憩、教育养育、交往、健身、甚至工作的等活动的,也需要有生活服务等设施的支持。居住区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为城市街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 城市内部人口密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上呼吸道感染》课件.pptx VIP
- 护士长专项题集500题题库(500道).docx
- 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doc VIP
- 课题申报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视角下的产教融合制度嵌入与协同治理路径研究.docx VIP
- 课题申报书: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路径研究.docx VIP
- 钢结构技术新技术介绍.docx VIP
- LNG加气站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30页).doc
- 乳腺癌手术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管理路径、评估表、手法.docx
- 私募基金募集账户防火墙制度.docx VIP
- 课题申报书: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路径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