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摘要】汉代经学是儒家经典的确立阶段。经学自确立之时起,便经历了波澜起伏的思想斗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汉代经学的两个不同学派。这两个学派在文字和传本、对五经的排列顺序、对五经性质的认识以及学派门人的历史观等方面都有所区别。虽然有所区别,但是今古文经学都对中国哲学思想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汉代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区别 前言 以儒家的重要典籍为阐述对象的经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社会政治、伦理、文学、艺术乃至民族精神,都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令人欣慰的是,经学研究在中国内地走过长期式微的曲折道路之后,近些年来又活跃起来,学者们关于经学研究的论著日益增多,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也与时俱进。新观点、新见解不时涌现,除整理发掘各种文献史料外,一些新出土的文物——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也被运用到经学研究当中,这些都有利于经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事实上已往和当前的经学研究确也存在不少难点和争论。诸如经学究竟产生形成于何时?经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应如何断限、各个时期的经学有何特点?经学发展演变过程中有哪些派别、汉代是否有经今古文学派之争?等等。对这些问题都应在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中开展讨论。也只有这样,经学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入。正是基于如上考虑,我选择了《浅谈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这样的题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经 “经”之本义,是指编织中的纵向丝线,线有纵横,故分经纬,“织之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后有纬”段玉裁:《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44页。。春秋战国时代,文字记载在竹木简上,典籍以牛皮绳编缡(如孔子晚年喜读的“韦编”,《周易》即是),如同织物之经,于是一些权威的开创学派的诸子文献便分别被其后学通称为“经”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原经》,上海第一书局1933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班,第56~68页。。除“儒经”之外,墨家有“墨经”,道家有“道经”,法家有“法经”,医家有“医经” 段玉裁:《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44页。 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原经》,上海第一书局1933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班,第56~68页。 先秦时期,儒经只要是指所谓“六艺”(与西周的“六艺”修养不同),即蕴藉着“古之道术”的文化渊籔——《诗》、《书》、《礼》(《仪礼》)、《乐》、《易》、《春秋》。《庄子·天运》谓此为“六经”。 《荀子·劝学》说:“其数始呼诵经,终呼读礼;其义则始呼为士,终呼为圣人。”这里所谓“经”虽限指儒家要典,有“经典”的内涵,但尚无“法定经典”的意义。 以“经”专指儒家经典,是在汉武帝之时。汉初,文帝时始置“经博士”,“经”已初具法定经典之意。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 《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经》已亡佚),每经下置一名或几名法定博士,各以家法传授弟子,研究儒经,贯通古今,顾问时政。从此,由孔子及其后学所传授的儒家经典,正式成为大一统帝国的法定经典。 (二)经学 经学,即治“经”之学,是以诸经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春秋战国之际,儒家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一批古籍为经,随之也就开始了对这些古籍的传习与研究。孔子、孟子、荀子以及一大批儒门弟子,都曾于此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实已启经学之发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迄于周末,儒家传经、治经,仅限于本门学派的内部,殆无“经学”之名。秦火焚书,儒家经典古籍的传布遭到挫折。直到刘汉建国以后,经学才得到真正的确立和全面发展。《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儒林传》都具体记载了西汉前期《诗》《书》《易》等诸经竞相传授的盛况。《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宽)见上(武帝),语经学,上悦之。”《汉书》,第2629页。是“经学”之名见于现存文献记载之始。 《汉书》,第2629页。 经学可以“通今古”、“一天人”,在西汉至清代间成为地道的经院哲学,人们说话著文,行为处世,都要循古宗经,“引据大一,正之经典”《后汉书》卷六二《荀爽传》,对之迷信之至。即使有所创意,阐发新论,也只能是依傍经典,托迹于注疏之中。在汉代,经学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尤为深巨,史上有所谓“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诗》三百篇作谏书”,可谓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后汉书》卷六二《荀爽传》 二、今古文经学的发展 (一)今文经学的发展 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初文化复兴后,将隐藏的先秦典籍与口耳相传的经说用汉初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以便流传学习,这就是所谓的今文经学。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每一经都置若干博士,博士下又有弟子。博士与弟子传习经书,分成若干“师说”,也就是若干流派。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共有七家。武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