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防控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集性疫情报告: 应以最快的形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 暴发性疫情报告: 发现单位:电话报告给市疾控中心 市疾控中心:立即上报给卫生局。同时,立即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防控策略 加强疫情报告和病原学监测,随时掌握流行动态 及时发现暴发疫情苗头,尽可能减少暴发起数,降低暴发疫情规模 早期发现和认别重症病例,加强救治,减少死亡,降低病死率 医疗机构处置流程 1、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2、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3、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4、 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5、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救治。 6、 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及采样工作。 个人预防措施 1.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病情痊愈2周后才能返回学校或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5. 定期开卫生防病健康教育课,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7.班级停课标准: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 8、学校停课标准: 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病例;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托幼机构停课10天。 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 3、婴幼儿食用的奶瓶和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应充分清洗、消毒; 4、疫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儿; 5、居家治疗的患儿,应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对患儿的衣服进行消毒、曝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1)印制宣传单、海报、宣传折页由卫生及教育系统下发 (2)通过广播、电视等开辟专栏进行宣传,介绍肠道病毒感染防治的相关知识 (3)与教育部门合作通过其工作,由学生到家长扩大宣传效果 (4)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公众提供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 (5)促进医护、教育、保育人员自身洗手习惯的养成 (6)开展肠道病毒感染防治知识接受水平调查,评估宣传效果,及时调整宣教策略和方法 传染源的管理 出现症状后要及时就诊,采取居家或住院治疗等方式 居家治疗: ---家长和监护人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 ---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