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页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后人把殷人刻在甲骨上,用来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称为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铭铸在钟鼎等器物上的文字。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一)、《尚书》
1、《尚书》的名称
《尚书》原本称《书》,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主要经典“五经”之一,故又称《书经》。一般认为,“尚”与“上”通,所谓《尚书》即“上古之书”。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孟子·尽心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颜师古注曰:“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汉书·武帝纪》)
《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王充《论衡·正说篇》)
或说《尚书》曰:“尚者,上也。上所为,下所书也。”(王充《论衡·须颂篇》)
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yóu。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尚书正义》卷一《尚书序》)
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尚书正义》卷一《尚书序》孔颖达疏)
《尚书》家者,其先出于太古。……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璇玑钤》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刘知几《史通·六家》)
2、《尚书》的性质
《尚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所载典、谟、训、诰、誓、命之文,乃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其主要内容不外乎政府的文告、主上的誓言、君王的命令和贵族的诫词。
3、关于《尚书》的编订成书
今本《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之书,旧说原有一百篇,乃经孔子所编纂,并为之序,言其作意,此说实不足信。《尚书》是汇编而成的典籍,它辑录了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在流行的过程中,难免有所增益删改。其成书年代难以确考,但在《国语》、《左传》以及《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已见称引,或直称《书》,或称《虞书》、《夏书》、《殷书》、《周书》,或只引篇名,可见此书在先秦时以多种形式广为流传,非止一种,其文字也不尽一致。至于何人辑为定本,亦难确知。
4、关于《尚书》今、古文之分
从汉代以来,《尚书》有所谓今文、古文之分。今文《尚书》是秦始皇焚书之后由汉初经师故秦博士济南伏生所保存、传授,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有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则是汉武帝时陆续发现,因用秦汉以前的“古文”书写,故名。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十六篇,后皆亡逸,现仅存篇目,佚文见《汉书·律历志》等。至于今本《十三经注疏》中所载《古文尚书》实属伪造,断不可信。
5、《尚书》的时代
伪古文《尚书》出于东晋,乃后人所伪造,断非先秦之作。至于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作为先秦古籍,是可信的。一般认为,其商、周之书虽也难免经过后人损益,但较为可靠;至于所谓虞、夏之书,恐系春秋战国时人所作,并非真正为虞、夏之书。尽管如此,因其时去古未远,且其记述必有所据,并非凭空杜撰,故亦值得重视。
6、《尚书》的思想特点
(1)、由“天命神授”到“敬天保民”的政治观念的演变。
(2)、重视总结历史教训,借鉴前代统治经验。
7、《尚书》的文学价值
(1)、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和一定程度的形象性。
(2)、佶屈聱牙的语言特点。
(二)、《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史实。
地位:不仅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而且在散文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郑玄注:其书《春秋》、《尚书》具存者。)
《文心雕龙·史传》: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
《文心雕龙·宗经》: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
《颜氏家训·文章》: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髙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策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