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中医治疗用药护理之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药事项.ppt

ppt中医治疗用药护理之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药事项.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手段,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中药的基本知识外,更要正确地掌握给药途径和用药方法。 一、中药汤剂的煎煮 (一)容器 煎药以砂锅或砂罐为佳,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为白色搪瓷或不锈钢器皿,忌用铁、铜、铝等金属用具。 (二)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人们生活用水皆可用来煎煮中药。用水量应根据药量、药物质地和煎煮时间而定,一般第一煎用水将药物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药物2~3cm,第二煎液面淹没药物约1~2cm左右,水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途加水。 (三)煎前浸泡 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或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或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可适当缩短浸泡时间。 (四)煎煮火候及时间 一般药物宜先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以免药汁溢出锅过快熬干,药物煮沸后,第一煎文火煎30分钟,第二煎文火煎20分钟;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煮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质、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及补益类药,宜文火久煎1小时左右,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五)煎煮次数及取药 一般一剂药可煎两次,个别质地厚重、性味滋腻的补益药可煎三次或多次;每剂药煎好后,应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渣取汁,总取汁量为250mm左右,儿童减半。 (六)特殊药物的煎法 1.先煎 此类药物宜先煎30分钟,再纳入其他药同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质和贝壳类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先煎;川乌、附子等药,其毒性较强,久煎可降低其毒性,需先煎。 2.后下 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有效成分易于挥发,应将其他药物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 3.包煎 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较轻,煎煮时易漂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和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另煎 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5.烊化 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 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物,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二、服药 (一)给药时间 一般药,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用;急性病可及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和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滞药和对肠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和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祛虫、攻下和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月经来后停用;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特殊药物的服用时间应遵医嘱。 (二)给药方法 一般病症每日服中药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急症、高热和危重病人可酌情每日服药2~3剂,或遵医嘱;应用发汗药和泻下药时应中病即止,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宜少量频服或先服少量姜汁后再服;病在口腔或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神昏病人可给鼻饲。丸、片、散、膏等中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 (三)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肠胃道产生刺激;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凉血止血药宜冷服;发汗解表药及透疹药宜热服。 三、护理 (一)解表类药的服法及护理 1.服药时宜热服,服药后即卧床加盖衣被休息,并啜热饮,以助药力。 2.发汗应以遍身微汗为宜,即汗出邪去为度。如果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甚至阳随汗泄而呈亡阳之变。发汗要因时、因人而宜,暑天炎热,汗之宜轻;冬令严寒,汗之宜重;体虚者,汗之宜缓;体实者,汗之宜峻。汗出过多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注意避风寒。 3.服发汗解表药的同时,禁用或慎重解热镇痛类的西药,以防汗出过多而伤阴。 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酸性和生冷、油腻之品。 5.如果病人出现大汗不止,易致伤阴耗阳,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二)泻下类药的服法及护理 1.寒下剂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但表里无实热者及孕妇忌服。服药期间,不能同时服用辛燥及滋补药。 2.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但有恶寒表证者忌服。 3.润下剂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之证,宜在饭前空腹或睡前服用。 4.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之证,阴虚阳亢及孕妇忌服,服药时宜空腹温服。 5.泻下剂一般应空腹服用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