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礼论的理想与影响春秋礼论的精义.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春秋礼论的理想与影响春秋礼论的精义

第五章 春秋禮論的理想與影響 第五章 春秋禮論的理想與影響 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動,顯示封建宗法制度以及維繫社會秩序的禮制發生鬆 動,對於社會秩序的影響力逐步減弱,以致社會無法穩定地依照禮制的設計運 行。因而有識之士申明禮制的精神以及原初設計的意義的言論,散見於《左傳》 之中,將原先的儀典制度逐步提高到理論層次,最終由孔子集其大成,建立一個 完整的思想體系。本章欲藉由《左傳》幾位重要時人論禮的記述以及孔子論禮之 精義,闡明春秋時期禮論的建立有導正時俗的用意;而孔子的正名學說旨在呼籲 社會恢復階層井然的封建社會,漸次進於周初小康之世,期盼藉此實現大同世界 的理想,此一崇高的理想雖然始終未能實現,但仁禮的思想卻由此影響後世學 者,孟子的崇仁尚義與荀子的隆禮親師雖各有主張,然其根源於孔子仁禮思想確 然無疑,而漢武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定於一尊,仁禮遂為中國文化之核心價值, 而中國亦以禮義之邦為傲,其影響深遠可見。 第一節 春秋禮論的精義 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動實際已影響以封建與宗法為骨幹的社會結構,社會秩序 也已不若西周盛世穩定。清末曹元弼先生說:「考之《左氏》,卿大夫論述禮政多 在定公初年以前。自厥時後,六卿亂晉,吳越迭興,而論禮精言唯出孔氏弟子, 1 此外罕聞。」 可見禮制於春秋晚期已趨式微,但學者也指出:「平王東遷並不是 周朝的滅亡,宗周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也並不會因此而突然改變或消匿,它 2 們在東周時期同樣地保持著其連續性和傳承性。」 由此可知春秋社會的變動是 逐步變遷,春秋中期以前禮制觀念普遍存在於貴族階層,故而對於社會仍具有某 1 曹元弼《禮經學》卷四〈會通〉p.27【續修四庫全書第94 冊 p726】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初版 2 楊華《先秦禮樂文化》p.223 漢口市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年3 月第 1 版 101 春秋社會變遷初探──以《左傳》賓禮為考察重點 種程度的影響,此可由前章述及《左傳》所載「非禮也」的條目不及「禮也」的 半數,推知春秋時期多謹守禮制行事,時人亦以知禮守禮與否作為論斷事情成敗 3 的依據,至「陪臣執國命」 的晚期則發生較大的變化。今茲摘引《左傳》所載 春秋時期幾位重要人物如管仲、晏嬰、叔向等人論禮的言論,以略明春秋時期時 人對於禮制的看法。此外,在春秋時期明確指出禮的實質,以建立禮的真實基礎, 4 形成有系統的學說且深遠影響後世者,則當推孔子 ,故繼之以孔子論禮。 一、春秋時人論禮 由於春秋時期禮制無論形式或精神,已因歷史記憶的糊模而產生變遷,《左 傳》除以「禮也」與「非禮也」作為評斷外,也記載當世君子為釐正世人對禮制 的觀念而發的言論,由於管仲等人多為諸侯的執政卿士,實際負責各國政教,其 於禮制的看法,或能代表春秋時人對於禮的觀念,茲整理管仲、女叔齊、叔向、 子大叔、晏嬰等人論禮之言論數則,由於其內容及於禮之本質與意義,藉此或可 略明春秋時賢禮論的梗概。 1、管仲 (1)僖公七年傳: 秋,盟于甯母,謀鄭故也。管仲言於齊侯曰:「臣聞之:招攜以禮, 懷遠以德。德、禮不易,無人不懷。」齊侯修禮於諸侯,諸侯官受方物。 鄭伯使太子華聽命於會,言於齊侯曰:「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實違君 命。君若去之以為成,我以鄭為內臣,君亦無所不利焉。」齊侯將許之。 管仲曰:「君以禮與信屬諸侯,而以姦終之,無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謂 禮,守命共時之謂信,違此二者,姦莫大焉。」公曰:「諸侯有討於鄭, 未捷;今苟有釁,從之,不亦可乎﹖」對曰:「君若綏之以德,加之以訓, 辭,而帥諸侯以討鄭。鄭將覆亡之不暇,豈敢不懼﹖若摠其罪人以臨之, 3 見《論語‧季氏》孔子語 p.146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68 年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