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汉文学批评 首先,人们的文学观念越来越明晰 其次,两汉文学理论批评集中于对《诗经》、楚骚和汉赋的研究与讨论 第一节 《诗大序》及封建正统文学观的确立 第二节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依经立论的汉代辞赋批评 第四节 王充的文学批评思想 第一节 《诗大序》及封建正统文学观的确立 四家诗:鲁之申培生、齐之辕固、燕之韩婴、鲁人毛亨传毛苌 郑玄《诗谱序》谓“《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则认为是后汉卫宏所作 《诗大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 诗大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序》的主要文学思想 : 1,诗的特征——情志合一与诗乐舞三位一体 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诗的社会作用——诗政相通与“诗教”功能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政乖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教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3,诗的创作原则与方法——“发乎情,止乎礼义”与“主文而谲谏” 4,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六义”说 “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政有小大,故有大雅焉,有小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第二节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司马迁(约前145—前86),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我国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史记》一百三十卷。 一、“成一家之言”的独创追求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与挚伯陵书》: “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太上立德,其次言功,其次立言。”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天下放失旧闻,考略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究天人之际 探究天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天人关系 道家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消极被动的 荀子提倡“制天命而用之”,即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董仲舒: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通古今之变:就是探寻历史的规律,把古与今联系起来,从中认识盛衰之理,兴亡之道 董仲舒 “天不变道亦不变”、“奉天法古”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汉书董仲舒传》) 一是历史进化思想 二是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辩证思想 成一家之言,强调了他的独创性 二、“发愤著书”的创作思想 《史记·太史公自序》: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二、“发愤著书”的创作思想 《史记·太史公自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