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遭遇课件
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作为随军记者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其母亲就是当敌机轰炸他家乡维辛克镇时在家门口被炸死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其中肖洛霍夫花了14年时间完成的142万字《静静的顿河》,因为“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代表着一种纯粹的俄罗斯通俗传统”而荣获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了。 浏览课文 1、文章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并找出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2、索科洛夫的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并根据语言风格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P36§10) 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P36§10) (1)经历了太多的苦难遭遇。 →受伤被俘(受尽折磨) →妻女炸死(穿心的痛) →儿子牺牲(埋葬欢乐) (2)希望和梦想的破灭! 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P37§16) 同情孩子,身世凄惨; 同病相怜,遭遇类似; …… 在收养孤儿这件事上,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心变光明 心变快乐 心变松软 [苏联]德?勃拉果依的评论: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P40§27) 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子一把); 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子的将来); 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流泪)…… 分析文题: 一个人的遭遇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德国纳粹在二战期间修建的一千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 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建立于1943年,1945年获解放。在集中营存在的短短两年间,纳粹在此采用机枪扫射、毒气、鞭笞、警犬噬咬等手段,共杀害了约7万名被关押者,平均每天约100人。《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就死在这里。 尸骨遍地的集中营 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1964年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使36.4亿人丧生。而二战更是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全世界,有56个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苏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亡约3500万人。 死亡者达5500万人,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这已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而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全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战争中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代表,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活我们身边的一位 “熟悉的陌生人”。 小说的结尾说,“能及时的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P41) “战争归来抱孤儿”一幕感人至深,没有血淋淋的战场,没有普天同庆的凯旋,但带给读者的是几多心酸几多欣慰。 战争摧毁不了坚韧 战争泯灭不了善良 凡尼亚是孤儿,他或许还不明白发生着的一切,包括战争和苦难、同情和怜悯,但孩子越是天真,就越发显出战争的罪恶和残酷。不让孩子看到流泪,这是有良知的人不想让孩子承受战争之苦,是为了呵护孩子的心灵,这是成人对孩子的一份责任。 主题的升华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战火纷飞,仍然有人在流血牺牲,仍然有人还在参拜二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珍惜和平,一起为和平而祈祷吧! * * * 一个人的遭遇 【苏联】肖洛霍夫 1.成功逃亡 妻女炸死 2.找到儿子 儿子牺牲 3.领养孤儿 出了车祸 激动极了 喜气洋洋 穿心悲痛 埋葬欢乐 轻松变软 索科洛夫的遭遇及情感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