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一.“寻根文学”概念 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在当代文坛上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小说流派,它有宣言,有主张,有大批作家参与,产生了不少有份量的作品。 二、寻根文学产生的原因 八十年代中期,部分作家不满足从社会政治层面上看待和反应现实生活,而是开始思索深层次的民族文化问题,并有了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强烈愿望。 1、文学发展的结果。 2、受到强刺激。 60—80年代,拉丁美洲出现了好几位诺贝尔文学得主。 拉丁美洲文学的巨大成功,大大启发和刺激了中国作家。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拉美文学的成功,直接震惊了中国的年青作家们。 (1)经济强国有文化优势。 拉丁美洲经济、政治与中国差不多,居然也出现好几位诺贝尔奖得主。 (2)作品内容和创作特点让人震惊。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三、寻根文学理论宣言 寻根文学是一个先有旗号后又创作,先有理论后有 实践的有意为之的文艺流派 。 有许多理论文章,在倡导并规范着寻根小说的创作 1、韩少功《文学的根》 5、阿 城《文化制约着人类》 2、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 3、郑万隆《我的根》 4、郑 义《跨越文化断裂带》 他们提出一个相似的文学命题:“文学有根,根不深,则叶难茂。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本民族文学的根性的东西,文学之根,应该植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中国文学应该建立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 韩少功的文章,被看做是寻根文学的宣言。 寻根小说的代表作王安忆的《小鲍庄》、郑义的《老井》、韩少功的《爸爸爸》也在这一年(85年)相继发表。 四、作家的创作 (一)、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切入来寻根。 1、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世事》 2、李杭育“葛川江系列”。《葛川江上人家》、《沙灶遗风》、《人间一隅》、《珊瑚沙的弄潮儿》等。 3、藏族扎西达娃藏文化系列。《西藏:隐秘的岁月》、《西藏:系在皮扣上的魂》。 (二)、从广义的传统文化的角度寻根。 1、阿城《棋王》 2、郑义《远村》《老井》 3、王安忆《小鲍庄》 五、寻根小说创作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影响意义 1、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特色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重视。 2、在艺术创作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3、对中国传统小说的借鉴。 六、对寻根文学的批评 1、打着鲜明的旗号,回归传统,导致部分作家对传统文化无批判的沉迷。 “福奎老远望对岸新铺的江滨大街那恍如火龙的街灯,一过晚上七点,仿佛神仙做法似的眨眼功夫,火龙就高了,委实叫人着迷”。但他“情愿死在船上,死在这条像个娇媚的小荡妇似的大江里。 (李杭育《最后一个鱼佬儿》) 2、远离现实社会、现实人生。 韩少功:韩少功是当代卓有成就的小说家之一 一、生平简介 1953年出生于湖南省。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汩罗县插队务农。 1974年调该汨罗县文化馆工作。 1978年考上大学,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82年大学毕业后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工作。 1985年进修于武汉大学英文系。 除了文学创作,还有翻译。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1988年迁调海南省,创办《天涯》杂志, 担任海南省作协主席、省文联主席等职。 二、韩少功的创作 以八十年代中期为界分两个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作品主要是反映现实生活。比较有名的两篇 。 (一)、78年创作《月兰》 79年发表在《人民文学》,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 (二)、80年《西望茅草地》 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最有名的一篇。 主人公:张仲田 (三)、85年1月《文学的根》 八十年代中期,最有名的是他这篇论文。 我以前常常想一个问题:绚丽的楚文化流到哪里去了?我曾经在汨罗江边插队落户,住地离屈子祠二十来公里。细察当地风俗,当然还有些方言词能与楚辞挂上钩。。除此之外,楚文化留下的痕迹就似乎不多见了。----至于历史悠久的长沙,现在已成了一座革命城,除了能找到一些辛亥革命和土地革命的遗址之外,很难见到其他古迹。那么浩荡深广的楚文化源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中断干涸的呢? 提出的是文学与根的关系 (四)、85年《爸爸爸》 概括小说内容。 思考:丙崽的象征意义。 丙崽是个象征物,民族文化的象征。 弱智 残疾 ,长不大,死不了,永远只会说两句话“爸爸爸”“X妈妈” 象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