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9108035856(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湘方言的形成跟发展资料
湘方言
湘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湘语次方言的划分
湘方言的主要特征
湘方言音档
湘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扬雄《方言》已间接提到湘语,称为南楚,与荆楚并列。楚语源自华
夏集团祝融八姓之一的芈姓部族。
东汉时,中原汉人沿汉水经湖北南下至湖南,这一带经济得到发展,
人口迅速增加,元始二年至永和五年138年间,长沙郡从23万增至105
万,零陵郡从14万增至100万。后经三国东吴的治理,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秦雍(晋陕)一带北人沿汉水南下荆州,继而进入洞庭湖流域,
使这一带的人口和经济进一步增长。
东晋、南朝将长沙、零陵等郡从荆州析出设立湘州,使湘与楚最终分
道扬镳。同期,介于湘和吴之间的豫章郡,人口也从35万增至166万,
其社会发展与湘大体同步。
安史之乱,长安、洛阳士族及鄂北、豫南一带百姓又大批涌入湖南、
江西。江西一带先秦属南楚,又与吴语毗邻。楚语和吴语差异并不大,
三国时吴语和湘语更趋混同,江西则是“吴头楚尾” 的过渡地带。
关于湘方言的早期文献
《方言》提到南楚36次、江湘10次、江沅2次、沅
湘4次、沅澧3次、湘潭之间、九嶷湘潭之间、江
湘九嶷之郊、湘潭之原荆之南鄙、九嶷荆郊之鄙各
1次。
《方言卷十》: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或谓
之訾,若中夏言何为也。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从元始二年至
永和五年138年间,长沙郡人口从23万增至105万,
零陵郡从14万增至100万。
《旧唐书·地理志》: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
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乃置荆南
节度使。
湘
方
言
的
分
布
湘语次方言的划分
过去将湘语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类。新湘语以长
沙话为代表,中古全浊声母已清化。老湘语以双峰
话为代表,保留中古全浊声母。
现在按中古全浊声母今音的差异分为三片:(1)洞庭
湖流域和湘江流域的长益片,辖湖南32市县。(2)资
水流域的娄邵片,辖湖南17市县和广西全州地区4
市县。(3)沅江流域的吉溆片,辖湖南8市县。吉溆
片内沅陵地区有一片乡话区,归属未定,中古全浊
声母今逢平声为不送气浊音,逢仄声为送气清音。
湘南永州和郴州地区为西南官话和土话并用区,土
话归属也未定,中古浊声母今音一律为不送气清音。
湘方言的主要特点(1)
1、中古全浊声母今音无论清浊平仄,大多为不送气音,大体北
部一律为不送气清音(衡山、衡东平送仄不送,益阳部分为[l]
声母,浏阳全送气),南部为不送气浊音,西部平声为不送气
浊音,仄声为不送气清音。例如,长沙:题[ti13]、地[ti11]、除
[ty13]、住[ty11]、桥[tiau13]、轿[tiau11]。益阳:淘[lau13]、
弟[li11]、成[ln13]。双峰有[b d dz d ],无[v z d];娄底
有[b d dz d ],无[v z ]。邵阳有[b d v dz z d ]:题
[di11]、地[di24]、除[dy11]、住[dy24]。
2、中古泥、来母今洪音相混细音不混。例如,邵阳:纳=辣
[ na33]、耐=赖[ nai35]、脑=老[ nau42]、奴=炉[nu11],泥
[i11]≠梨[ni11]、女[y42]≠吕[ny42]。长沙:脑=老[nau42]、
娘[ian13]≠良[lian13],奴=炉[lu13],泥[i13]≠梨[ni13]。
湘方言的主要特点(2)
3、有ts、t两套塞擦音声母。知系字分归ts和t组。长沙:知[ts33]、
照[tsau33]、床[tyan13]、猪[ty33]、书[y33]。
4 、中古非、敷、奉母字与晓、匣母合口字今音相混。例如,长沙:
呼=胡[fu13]、冯=红[xo13]、花[fa33]、怀[fai1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