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剂现状及其发展趋势.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其他正在进行的研究 (1)缓慢释放型缓蚀阻垢剂长效缓蚀技术; (2)温度广谱型无机纤维网络防砂技术研究; (3)稠油反相乳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水平井堵水调剖技术研究; (5)三采污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 (6)稠油化学驱技术研究; (7)出砂后期分级防砂技术研究。 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 * * * * * * * * * 3.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应用前景 3.2 含氟活性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出现第一种氟碳表面活性剂商品以来,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美国3M公司在二次大战期间首先采用电解氟化技术制取氟碳化物并于1951年研制成功氟碳表面活性剂。1956年又研制出商品名为Scotchguard的防水、防油、防污的氟处理剂。60年代又得到大力发展。 世界主要生产国家集中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其中美国是最早发展含氟材料的国家,在50年代形成工业化生产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到70年代达到旺盛时期,其生产能力占世界总能力的37%; 日本为后起之秀,全球含氟材料消费比例美国44.5%、欧洲32%、日本13%、中国6.5%、其他地区4%。 3.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应用前景 3.2 含氟活性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20多年来,欧美、日本等国的生产商,围绕氟碳表面活性剂方面的活动令人注日。1994年,Du Pont和Ciba一Geigy宣布联合投资扩展在世界范围的氟碳表面活性剂,以前他们只限于织物和皮革处理剂,现在的投资将转向纸张和防火材料的氟表面活性剂。美国Segua化学公司开发出经美国FDA认可的seguapel1422氟产品并投向市场,用于纸张在印刷图案时防止油墨或油脂物的渗透。60年代至70年代曾一度统治世界市场的美国3M公司的产品逐渐由杜邦、ICI、 Atochem、 Hoechst等公司所取代,尤其是日本由于人民生活和一些产业部门的需要刺激了这方面的发展。以大日本油墨化学公司为首的后起厂商,大力开发并迅速企业化后打开了局面,它推出21种氟表面活性剂,以各种品牌供应市场,不仅夺回了日本市场,而且向全世界推进。比较活跃的Neos、旭硝子、东北肥料公司都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市场,各国对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关心和期望也越来越大,并把这些特殊精细氟化学品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并在开发成商品和寻找新的市场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3.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应用前景 3.2 含氟活性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氟化工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始自50年代末,集中科学院、学校、工业部门的力量,建立了氟技术、合成含氟单体及聚合物,并于60年代的中后期建成中试装置。 第二阶段为70年代至80年代,在国家支持下,以工业部门研究单位为主, 开展工业化研究,着重开发千吨级聚四氟乙烯技术及工业化生产。 90 年代进入第三阶段,一方面与国外合作开发新品种,引进技术建立大型装置,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机制形成。 3.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应用前景 3.2 含氟活性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迄今氟化工行业从辽宁阜新、山东济南,到上海、浙江、 四川等地已形成了一个从原料、中间产品到制品的完整配套体系和门类,生产企业近百家。 但其中大多为含氟高分子材料加工企业,且规模小,质量较低, 生产氟化氢等基础化工原料的厂家有二十多家,而生产高附加值的含氟高分子材料企业只有近十家。 目前国内含氟高分子材料生产装置能力合计1万吨,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约60%。如今我国正处于氟化工产品结构大幅度调整阶段,多数氟化工产品处于迅速扩张的强劲态势,已引起国外氟化工跨国公司的高度重视,并实施针对全球性的策略。 3.2 含氟活性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有杜邦和常熟三爱富中昊(含氟混合工质、含氟单体和聚合物)、3M与江苏梅兰(PTFE)、旭硝子与山东东岳(PTFE)、浙江传化与旭硝子(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合作,以及Daikin在常熟建立生产基地(氟聚合物)、Honeywell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和建立混合工质生产基地等。 一些专利已经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工业化,比较显著的是含氟替代品单一工质(HFC-134a、HFC-32、HFC-125、HFC-152a、HFC-142b、HCFC-123/124、HFC-227ea等)、可室温固化型含氟涂料、氟橡胶、HFP。一些专有技术不仅在规模而且在质量、消耗等各个方面都提升了技术水平,如PTFE、TFE、HCFC-22、AHF。氟化工科研开发课题开始迈向高端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如氟醚单体、离子交换树脂和膜、六氟丙酮、双酚AF、HFP齐聚体、HFC-245fa、PFA等。 3.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应用前景 3.2 含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