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投发展史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风投发展史资料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史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下午 07:01  最近七八年,海外的风险投资,在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像新浪、网易、盛大、百度等等,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风险投资机构获得了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回报。 中国风险投资14年之泡沫期(1998~2001年) 1998年前后的美国互联网正驶上快车道。 1995年8月,网景上市,触发互联网热潮,那一年,全球网民500万人。6个月后,雅虎公司上市,当日市值达到8.5亿美元。网络概念正式受到追捧,此次投资中的红杉资本和日本软银集团都成为同行艳羡的宠儿。 1996年,美国电信解除管制,光纤热兴起。1996年,累积600万光纤千米。75%属于ATT、Worldcom和Sprint三大运营商。2000年美国累积光纤2800万光纤英里。30%属于ATT、Worldcom和Sprint;29%属于全国性新兴运营商;16%属于电力和其他公共事业公司。运营商建设了大量的光纤网,带宽出现了“爆炸”的情况,带宽的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这些都为互联网领域的崛起提起了物质保证。 这一时期,日本软银集团的孙正义投资了中国的电信设备提供商亚信科技,2000年3月3日,在互联网企业的一片上市声中,亚信科技纳斯达克上市,当日涨幅超过300%,其主承销商摩根斯坦利和投资者孙正义都获利不菲。 作为先知先觉者,孙正义通过投资亚信科技和UT斯达康(古亚信同一天上市),开始关注中国市场。最早进入中国的一批风险投资者都得到了真金白银。新浪、搜狐、亚信都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回报。在此期间孙正义结识了创立阿里巴巴的马云,并为其投资了3 000万美元。 同一期间来到中国寻找商机的还包括霸菱亚洲、TDF等荷兰和新加坡的风险投资机构。最早来到中国的企业投资者是英特尔投资,其风险投资业务在1998年被引入中国,结合美国的发展趋势,他们投资了中国的门户网站搜狐,也同时开启了自己在中国大陆的高科技投资。 中国的另外两家IT制造企业,也尝试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联想控股和宏 集团都单独组建团队,首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联想集团的投资部门最早通过金山介绍并一起投资了卓越网站,最后通过该网站退出获得了12倍以上回报。宏 风险投资部门则通过投资英斯克公司(一家中国的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间接投资其子公司掌上灵通获得了10倍以上回报。 带着上述业绩战绩,联想投资正式从联想集团分离出来,募集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开始独立运作。而宏 创投也在随后的日子里逐渐完成了向智基创投的过渡。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新经济企业,如阿里巴巴、当当网、8848-速达软件、瀛海威等,它们都先后获得了来自软银、IDGVC和老虎基金等机构的投资。 1998年,中国出台了相关法律,为引进美国风险投资业风靡多年的有限合作制打开了闸门。包括IDGVC在内的众多风险投资者开始考虑在中国改用合伙人制。 当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伴随着网络大潮兴盛起来时,欧美的高科技市场却面临着一场空前危机。 许多网络公司和电信公司因为缺乏收入和流动现金正濒临破产,神话般崛起的公司正以同样的速度迅速倒掉。2000年全球“光通信泡沫”和网络泡沫相继破裂。随后几年,风险投资市场也随之跌进深渊。 之前退出的高科技产业,令很多投资机构在1996年募集的资金获得了高额回报,并促使其在1999年前后募集更大数额的基金。这些都让风险投资机构把一块烫山芋拿到了手中。由于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差别,以及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风险投资机构都还没有募集到巨额资金,固此面临的冲击将比西方同行小得多。 中国风险投资14年之蜷伏期(2001~2003年年底) 尽管美国抵挡住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却没能抵御住2000年突然而至的新经济寒冬。 那一年,网络泡沫的破灭击碎了所有高科技公司的上市梦想。纳斯达克的股价指数失去了“点石成金”的魔力,从最高处的5000点滑落。随后三年,上市公司丑闻接二连三,投资人信心尽失,股市一路下跌。2002年年末,纳斯达克指数跌跛2000点,投资人损失惨重后选择逃离。如何恢复元气,让投资者回归,成为纳斯达克的头等难题。 这是最萧条的投资年代,每一位投资人的口袋里都怀揣现金却投资无门。 或许是受到日本软银集团的启示,另一家日本的老牌创投机构——集富日本开启了投资中国的计划。周鸿 和他的的3721公司进入这家日本投资者的视线。作为一家网络公司,3721首创了网络插件的商业模式,通过与微软的IE浏览器合作,一度占据中国上网用户桌面市场的90%份额,这家网络公司拥有强大的现金流收入。2003年年底,3721被雅虎公司收购,投资者集富亚洲的退出回报超过5倍。 2001年欧洲的金融投资机构3i在香港设立办事机构,寻找东亚地区的商机。但除了在韩国初期试探外,直到2003年,它才正式在中国一展拳脚。 2000年3月,时任新

文档评论(0)

1hone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