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索中国美国史学发展的路径_读杨生茂教授的_探径集_资料
本文由阳光下の小呆呆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2 期
探索中国美国史学发展的路径
① —— — 读杨生茂教授的 《探径集》
李剑鸣
近年来 ,美国史领域的几位前辈学者相继出版了自己的文集 。这些文 集不仅集中展示了他们个人的治学业绩 ,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美国
② 史学的发展历程 。杨生茂教授的 《探径集》 就是这样一本书 。 《探径集》
主要收录了杨先生自 60 年代以来发表的大部分论文 、 、 随笔 书评和序跋 ,体 现了他在史学上的重要建树 , 可以从中看出他的研究重点和治学风格 。他 将这本文集定名为 “探径集”原意是谦指他个人在学术上的探索 ; 实际上 , , 他的 “探径” 活动对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和教学 ,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一 “探径” 的足迹
杨先生早年熟读经籍 ,打下了厚实的国学基础 ; 后入燕京大学就读 ,不 久又负笈远赴美国 ,浸淫 “西学” 有年 。中西教育的合璧 ,造就了他在治学功 力上的突出优势 。他的文章不仅知识和思想含量丰富 ,而且文字典雅凝练 ,
① 本文初稿原题为 《中国美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 曾提交 2002 年 10 月在西安举行的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 并得到北京大学何顺果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黄 安年教授的评点 ,谨此致谢 。 ② 杨生茂 《探径集》中华书局 ,2002 年 9 月版 。该书为 : , “南开史学家论丛” 首辑之一种 。
探索中国美国史学发展的路径
1 3 7 ?
值得反复诵读 。他对历史文献的掌握 ,对美国史事的了解 ,对文章之法的运 用 ,更令后学满怀仰止之感 。我不禁联想 , 杨先生若治国史 , 以他的学问功 力 ,必成一代大家 。他在美国史领域虽然卓有建树 , 但因政治环境 、 整体学 术条件和外国史的特殊困难等因素的制约 , 其才华似乎未得充分施展 。不 过 ,反过来看 ,如果杨先生果真去研究中国史 , 美国史这个领域就会缺少一 位奠基性的人物 。 与当今许多高产的学者相比 ,杨先生在著述上并不以量多见称 。他主 编了一些大部头著作 ,但个人论著并不多 , 而且多数是他在 60 岁以后的作 品 。他治学严谨 ,不肯轻易落笔 ,这固然影响了论著的数量 。更重要的是 , 他在盛年遭遇社会动荡和政治纷扰 ,能用于学术研究的有效时间 ,可谓少之 又少 ; 当他真正开始学术研究的时候 , 就已经进入了多病的老年 , 他虽然老 当益壮 ,争分夺秒 ,但终究显得力不从心 。他在 《探径集》 的前言中写道 “解 : 放后 ,主要精力花在多头教学和没完没了的开会和 ‘运动’ 。坐下来 ,全力 中 搞科研始于 1964 年 。 …… 但不久又开始了 ‘文革’ 运动 。 ‘文革’ 后的 1978 年恢复了研究室工作 , 但好景不长 , 多次接到 ‘病危’ 通知书 。 …… 这近十 年 ,主要 ‘工作’ 是跑医院 , 只在休息时写点随笔类文章 。 ① 在这种淡然的 ” 语气中 ,究竟包含着多少辛酸 、 无奈和惋惜 ,外人可能难以体察 。 其实 ,论著的数量只是检验学术成就的一个指标 ,而且是一个相对次要 的指标 。在美国史学史上 ,有因著作等身而成名的学者 ,也有仅凭几篇论文 而开宗立派的大家 。杨先生修身克己 , 惜墨如金 , 文章虽然不多 , 但篇篇掷 地有声 。在国内美国史研究还不得不依靠苏联学者和美国左派史学家的著 作之时 ,杨先生即已大量利用英文文献 。他的 《林肯与美国黑人的 “解放” , 》 一文写于 20 多年以前 ,所用外文资料之丰富 , 较之今天的许多论文也毫不 逊色 。 《试论弗雷德里克? 杰克逊? 特纳及其学派》 一文发表于 20 世纪 80 年 代初 ,字数不过 4 万 ,征引的文献却多达 80 余种 , 每页下端脚注繁复 , 真正 做到了言必有据 ,充分体现了杨先生掌握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功夫 。捧读这 种扎实严谨的文章时 ,任何在学术上取巧偷懒 、 想寻求终南捷径的念头都失 去了容身之所 。上乘文章自是多多益善 ,但在一个 “以字数论英雄” 的时代 , 像杨先生这样 “以一当十” 的治学之道 ,的确值得好好效法 。
① 文中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 ,均出自 《探径集》 。
1 3 8 ?
美国研究
收在 《探径集》 中的文章不仅显示了杨先生的学问功力和研究特色 , 而 且包含着深邃的学术思想 。我曾写过几句诗来形容杨先生的学术境界 “风 : 云过眼余一笑 ,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题.docx VIP
- IPC4552B+中文+2021+印制板化学镀镍+浸金(ENIG)镀覆性能规范.pdf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算法及MATLAB实现-全套PPT课件.pdf
- 一种连续碳化制备拟薄水铝石的工艺方法.pdf VIP
- CJJ∕T 135-2009 (2023年版)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pdf
- 划拨土地转让合同6篇.docx
- GB∕T 28650-2012 公路防撞桶.pdf
- 动火作业安全培训.pptx VIP
- 2024年正规个人借条标准格式模板.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