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变迁.doc
第六章 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變遷
一、是非題
(X)1.民國成立後,科舉制度正式廢除,新式學堂培養的現代知識份子與留學生成為士人階級主體,是推動社會改變的重要力量。
解析:科舉制度於清光緒32年正式廢除。
(○)2.清末民初在「富國強兵」政策引導下,軍人逐漸形成一個群體,並開始崛起,對軍事現代化具有開創意義。
(○)3.民國初年女性意識抬頭,女性不僅能自由選擇婚姻、不需纏足,更能就學、參政。
(X)4.晚清到民國,社會風尚由勤儉走向奢靡,五四運動後,又回到簡樸清貧的生活。
解析:晚清到民國,社會風尚歷經奢靡到洋化,再到新潮的變化。
(○)5.民國初年,鴉片的種植、販賣與吸食無法受到有效控管,許多人深陷煙害無法自拔,進而影響社會風氣。
(○)6.生活「洋化」是民國初年社會特色之一,飲食、建築、衣著、交通工具各方面都受西式文化影響。
(○)7.上海的文化與時尚趨勢深受西方影響,其中百貨公司成立更代表民眾產生新型態的消費觀念。
(X)8.梁啟超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理論,主張維護中國傳統政教制度與倫理綱常,同時學習西方文化精華並加以運用。
解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理論是清廷大臣張之洞所提出。
(○)9.晚清中國彌漫「全盤西化」的思想,有學者因擔憂儒學沒落,因而發起「國學保存會」抵制西學,進而達到「排滿革命」目的。
(X)10.陳獨秀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胡適撰寫的文學革命論,都以提倡白話文、反對舊八股為主張。
解析: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X)11.陳序經曾發表「中國文化的出路」演講,指出中國文化的出路不外乎復古、折衷,透露出不贊同全盤西化的觀點。
解析:陳序經認為中國文化的出路不外乎復古、折衷與全盤西化。
(X)12.清末民初新式學堂的來源有三種,包括改造私塾、變革書院,或由大學設立附屬學堂。
解析:清末民初新式學堂來源包括改造私塾、變革書院,或自行創辦。
(X)13.「壬寅學制」是中國近代由國家公布、第一個在全國實行的系統學制,取法日本,規定各級學校系統與學權的管理、設置辦法。
解析:「癸卯學制」是中國近代由國家公布、第一個在全國實行的系統學制。
(○)14.清末京師高等實業學堂與上海高等實業學堂,為實業教育發展發揮啟蒙作用,更對近代工業與經濟發展奠定根基。
(X)15.清末時佛教、道教在中國成立了二十餘所大學 對於推動教育革新有很大的貢獻。
解析:清末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國成立二十餘所大學,推動教育的全面發展。
二、選擇題
(D)1.清末社會階級產生不少變動,關於「士農工商」狀態的敘述,以下何者錯誤(A)來自農村的工人與手工業轉職者形成早期技術工人群體 (B)農民人數最多,部分成為新興城鎮勞力來源 (C)士人階級以受新式教育的知識份子為主(D)商人為社會經濟中堅份子,但地位低落,不受重視。
解析:清末商業貿易活絡,商人與士人階級形成一種名為「紳商」的新群體,地位逐漸提高,並在近代社會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C)2.商人與士人階級形成一個新群體,改變以往「重農輕商」的觀念,在近代社會中扮演積極的角色。這個群體為 (A)鄉紳 (B)買辦 (C)紳商 (D)士商。
解析:清末商業貿易活絡,商人與士人階級形成一種名為「紳商」的新群體,地位逐漸提高,並在近代社會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C)3.晚清到民國的社會風尚,歷經什麼變化 (A)新潮→奢靡→洋化 (B)洋化→新潮→奢靡 (C)奢靡→洋化→新潮 (D)新潮→洋化→奢靡。
解析:清末官場文化重排場,風氣奢靡;而在沿海大城市,物質生活受西方影響,百姓生活逐漸洋化;後來在洋化思潮影響下,百姓產生趨新的心理,生活和觀念變得新潮時尚。
(C)4.以下那個情形較不可能出現在清末民初的新興大都市中(A)花園洋房林立(B)婦女不纏足 (C)牛馬車隨處可見 (D)黃包車是街景的一部分。
解析:新興大都市的交通工具多為電車、汽車、自行車等,逐漸取代轎子和牛馬車。
(A)5.在洋化思潮與行為影響下,民國初年民眾的飲食較不可能出現以下那種情形(A)完全不喝牛奶或吃水果 (B)喜吃西式糖果 (C)洋酒、啤酒頗受歡迎(D)罐頭、糕餅成為新寵。
解析:民初民眾飲食習慣受西方影響,洋酒、啤酒等飲料頗受歡迎;西餐菜餚、西式糕點糖果、洋罐頭逐漸成為民眾新寵;更主張飲食加上水果、牛奶保持營養均衡。
(D)6.上海經常引領民初中國時尚風潮,關於上海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A)該地照相館老闆拍攝中國最早的電影 (B)成立中國第一間女子學校 (C)第一家百貨公司為「新新」 (D)曾首映西洋影戲。
解析:光緒22年上海徐園首映西洋影戲。
(D)7.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清廷大臣為何人 (A)梁啟超 (B)左宗棠 (C)李鴻章 (D)張之洞。
解析: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認為應在維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