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2014 年4 月
题目:从流动性驱动的市场转向经济增长带动的市场
概要
全球金融体系在增强稳定性的过程中,正经历着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转变。随着美国
经济复苏站稳脚跟,其货币政策开始正常化。新兴市场经济体正逐步在金融部门实现
更可持久的增长,同时在不那么有利的外部金融环境下应对宏观经济脆弱性。欧元区
在从分割状态转变为更为牢固的一体化框架过程中,正在加强银行的资本状况。
这些转变远未完成,稳定性状况也远未恢复正常。去年 10 月以来,几波金融动荡突显
了今后需要进行的大幅度调整。在先进经济体,极其通融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流动性
状况继续支持着金融市场。这些经济体如果要创造经济增长自我维持、企业投资增加、
就业增长的环境,就需逐渐放弃这些支持。
为了成功地从 “流动性驱动”的市场过渡到 “经济增长带动”的市场,先进经济体和
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具备一系列要素,其中包括:美国货币政策实现正常化,避免金
融稳定风险;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外部金融条件收紧的情况下实现金融再平衡;欧元区
在从分割状态走向稳固一体化的过程中取得更多进展;日本成功地实施 “安培经济政
策”,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通货膨胀。
在逐步实现自我维持的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美国取得的进展最大,正如 2014 年 4 月
《世界经济展望》所述,美国经济
已明显露出复苏绿芽。美国的经济 Transition from Liquidity- to Growth-Driven Markets
转变给金融稳定带来若干挑战。
United States Normalizing monetary policy: a goldilocks exit?
“寻求收益”行为正不断延伸,公
司部门的杠杆程度不断上升,信贷
Emerging
As the tide of liquidity ebbs: more financial balancing needed
市场中某些组成部分的信贷发放标 markets
准正在削弱。市场流动性转弱,易
受兑付风险影响的投资工具迅速增 Euro area From fragmentation to robust integration: progress, but picture still mixed
加,这些情况会扩大金融和经济冲
击的影响。在这个过渡时期,美国 Japan From deflation to reflation: so far so good, but much work lies ahead
货币政策通融性的降低可能导致投
资组合的调整和风险的重新定价,从而给先进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带来很大的
溢出影响。
2
在这一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下,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自身的过渡期挑战,但各经济
体之间有很大不同。危机开始以来,私人和公共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程度都已增大,因
此对国内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一些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失衡情况在过去几年里
更趋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外国投资者对国内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提高,一些经济体
面临着新的市场波动来源和资本流动压力。
这些事态发展导致了 “系统性的流动性错配”,也就是说,资本外流的潜在规模与本
地机构和做市商 (尤其是国际银行)为这些资金发挥中介作用的能力脱钩。这一瓶颈
有可能扩大来自其他经济体的任何冲击所产生的影响,并使资产价格受到更广泛影响。
如果资产管理者寻求在流动性较强但不相关的市场中建立头寸,以对冲风险,则上述
情况会特别严重。这种错配所造成的情况可能会使当局不得不向特别面临压力的市场
提供流动性,以维持本地债券和货币市场的运转,并遏制国家之间的溢出影响。
本报告指出,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公司部门,许多公司具备足够的缓冲来承受正常的
国内和国际冲击,但仍存在一些显著的脆弱性。如果发生借款成本上升、收入显著恶
化这样一种严重不利的情况,较为薄弱的高杠杆公司处于风险的债务可能增加7400 亿
美元,在公司样本中,平均将升至总债务的 35% 。在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报告的
银行资本缓冲和利润率通常保持在高水平,应该足以吸收非金融公司遇到的温和冲击。
尽管如此,在一些经济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