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检验杂志( 电子版)2013 年 6 月第 2 卷第 2 期 Clinical Laboratory Journal(Electronic Edition),Vol.2 ,No.2 ,Jun,2013 355
PL-11 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吴小利,李健,向代军,刘一凡,张洪瑞,谢尹晶,唐红卫,徐菡,邸平,王成彬1
2011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11年至今就读于温州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完成硕士课题研究,师从王成彬教授,主要从事血栓与止血及血小板功能
相关研究。曾获辽宁省大学生科技论文挑战杯校级科技论文一等奖、省级三等奖。现已第一作者发表
2
论文 篇。
[ ] PLT-11
摘要 目的 评价 血小板聚集仪电阻抗原理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这一新方法的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
①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相关文件,测试PL-11 血小板聚
集分析仪的日间、批内、批间的不精密度,准确性,携带污染率及线性性能。② 选取 2012 年 8 月至 2013 年 2 月到解放军
总医院就诊的患者 100 例,同时采用 PL-11 电阻抗法和临床比较公认的光学比浊法(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 LTA )
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两种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添加诱聚剂前两次检测的 PLT 的重复性,用散点图、相关系数表
示。结果 ① PL-11 电阻抗法和LTA 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相关性良好,r=0.62 ,P0.01 ;②2 个时间点的重复性较好,PLT
(r=0.95 ,P0.01 );③ 各项检测的结果都符合 CLIA’88 的要求,其中检测的高值、低值质控品的PLT、RBC 、MCV 、MPV
的日间、批内、批间不精密度的 CV5% ,高值、低值的总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ble ,CV )分别为PLT(3.00 &1.68),
RBC(1.63 &2.16) ,MCV (1.30 &0.75),MPV (1.40 &1.46);RBC 、PLT 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 1.16%,1.02%,均1.5% ;PLT
在 40~800×109/L 、RBC 在 0.3~6.0×1012/L 的线性良好,r 均0.995 ;准确性实验,四大参数偏倚符合文件要求。结论 PL-11
血小板聚集仪电阻抗原理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性能良好,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新方法。该仪器
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人为影响因素小等优点。
PLT
[关键词] 电阻抗原理;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
R446.114.5 A 2095-2775 2013 02-0355-05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Evaluation of PL-11 instrument with the principles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platelet function and
description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1,2 1 1 1 1 1 1 1 1
Xiao-li WU , Jian LI , Dai-jun XIANG , Yi –Fan LIU , Hong-rui ZHANG , Yin-jing XIE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