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
1.儿童生理特点
(1)儿童是生长发育中的机体:从医学角度看,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机体,其解剖生理特点和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儿童的许多脏器(如心、肝、肾)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免疫机制亦不健全,年龄范围内,自出生到青春发育成熟,其全身器官和组织逐步成长,体格、心理和精神状态均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年龄越小,与成人的差别越大(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因此,对防治儿童疾病必须考虑其生理特点及用药特殊性。
(2)儿童按年龄分期。我国儿童年龄范围为:自出生至18周岁。为分析儿童生长发育各级段对药物处置及反应情况,将儿童按年龄做以下分期,见总表-1:
总表-1 儿童各期发育特点
分 期
年 龄
发 育 特 点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日
适应环境阶段,各项生理功能还不完善和协调
婴儿期
自出生后~1周岁之前
体格生长迅速,脑发育很快,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虽在继续进行,但还不够成熟完善
幼儿期
自1~3周岁之前
生长速度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
学龄前期
自3~6-7周岁之前
生长速度较慢,神经心理发育更趋完善,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学龄期
自6-7~12周岁之前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多种生理功能基本成熟,除生殖器官外,其他器官发育基本接近成人水平
青春期
自12~18周岁
这是儿童过渡到成人的发育阶段,但个体差异很大,与地区、气候、种族及性别有关。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和结束年龄均比男孩早2年。青春期,儿童体格生长速率出现第二高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生理发育达到新的水平
学龄前儿童(6~7周岁之前)称为小儿
2.儿童药动学特点:儿童由于生理方面的特点,使得药物在其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
(1)吸收
口服给药:口服在胃肠道的吸收程度,受胃内酸度、胃排空时间、病理状态、药物性质及个体差异的影响。儿童不同时期存在差异:①新生儿及婴幼儿胃酸过低或缺乏,直到3岁左右才稳定在成人水平。胃蠕动差,胃排空时间延长达6~8小时(6~8个月才接近成人水平),因此新生儿口服药物吸收的量难以预料,胃肠吸收功能有较大差异。②婴幼儿胃内酸度仍低于成人,故对药物的吸收与成人也不尽相同,不过胃排空时间较新生儿短,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吸收时间快于新生儿。③较大儿童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已接近成人,但首关消除能力强,对于首关效应较强的药物(如普萘洛尔)生物利用度低,个体差异大。
皮肤、黏膜给药:新生儿、婴幼儿的皮肤、黏膜面积相对较成人大,且皮肤角化层薄,黏膜娇嫩,某些药物可通过口腔、直肠、鼻、眼等黏膜和皮肤吸收。但是,由于吸收速度快,作用强,尤其皮肤有炎症或破损时,吸收的更多,可引起一些药物(如硼酸、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虽应用有限,亦应引起警惕。
肌内注射:由于小儿(学龄前儿童)臀部肌肉不发达,肌内纤维软弱,故油脂类药物难以吸收,易造成局部非化脓性炎症。另外,由于局部血流量及肌肉容量少,故肌内注射后药物吸收不佳。
皮下注射:由于小儿皮下脂肪少,注射容量有限,且易发生感染,故皮下注射亦不适宜。
静脉注射:药物吸收速度快,药效可靠,是危重病儿可靠的给药途径。
(2)分布:许多因素影响儿童的药物分布,例如体液组分、血浆蛋白结合、血-脑脊液屏障等。新生儿、婴幼儿药物分布与成人差异明显。
①体液组分:儿童的体液量、细胞外液、间质液均相对高于成人。如新生儿的体液、细胞外液分别占体重的80%和45%,1岁婴儿的体液、细胞外液分别占体重的70%和30%,儿童的体液占重的65%,而成人上述两项的比例分别为60%和15%~20%。因此,对于儿童来说,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一是可以降低药物峰浓度而减低药物的最大效应,二是减慢药物消除,延长药物作用维持的时间。这说明,若欲达到与成人相似的血浆药物浓度,儿童需要较大的初始药物剂量,而且首剂量之后给药间隔需延长。
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体脂肪与体重的比例低于成人。早产儿体脂肪的含量仅占其体重的1%~3%;而足月儿,则占其体重的12%~15%。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肪含量有所增加。幼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新生儿期大。体脂肪比值的高低,可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由于新生儿、婴幼儿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物不能与其充分结合,分布容积小,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这是新生儿容易出现药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同时,新生儿、婴幼儿的脑占身体比例较成人大得多,而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又不完全,通透性较成人大,使得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这是新生儿、婴幼儿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药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新生儿、婴幼儿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比成人低,其主要原因:新生儿、婴幼儿血浆蛋白含量低,且与药物的亲和力低,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余世旗《水浒传》复习要点修改版 .doc
-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pptx
- 作文哲理语句升华.ppt
- 供强需弱锌路仍然坎坷.doc
-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 2.doc
- 佛头三通中的佛塔是做的.doc
- 保安人员对突发处理.pptx
- 保证期间和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算.docx
- 保持原格式压缩图片.docx
- 信号与系统抽样定理实验.docx
- DB32_T 3666-2019家庭服务 母婴护理员(月嫂)服务规范.docx
- DB32 4682-2024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消防技术规范.docx
- DB3212/T 1152-2024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docx
- DB3213_T 1041-2022 服务业用水定额.docx
- DB3203_T 1043-2023 社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规范.docx
- DB32/T 4661-2024 110kV全户内金属结构变电站雷电防护设计规范.docx
- DB3201_T 1167.2-2023 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规范 第2部分:街区.docx
- DB32/T 4705.2-2024口罩 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2部分:禁用偶氮染料.docx
- DB3212_T 2001-2019 鹅林下养殖技术规程.docx
- DB3213T 1023-2021 莴苣-丝瓜-豇豆周年生产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