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舆论场现状分析与公共治理-浙江传媒学院学报.PDF

微博舆论场现状分析与公共治理-浙江传媒学院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博舆论场现状分析与公共治理-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第23卷  第6期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学 报 Vol23  No6 2016年 12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December  2016 微博舆论场: 现状分析与公共治理 郜书锴  苏  柳 摘  要: 微博作为一个公开的信息平台和公共话语平台, 在舆论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微博舆论 场就是借助微博舆论的生成与传播而形成的特定时空环境, 是由新媒介场、 心理场、 社会场三部分交汇而 成。 论文在分析微博舆论场的内涵、 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微博舆论场的治理与走向, 期待微博舆论 场的风清气正, 为社会共识的培育提供源头活水。 关键词: 微博; 舆论场; 舆论治理; 社会共识 作者简介: 郜书锴, 男, 教授, 博士。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  焦作, 454100) 苏柳, 女, 学士。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  焦作, 454100) - - - 中图分类号: G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6552 (2016) 06 0030 12 媒介学大师麦克卢汉曾提出 “媒介即讯息”, 预言了媒介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互联网 的发展和科技产品的普及, 移动媒介逐渐兴起并成为人们精神交往的重要途径, 移动舆论场也由此改 变了固化舆论格局。 移动舆论场包含多个舆论子场 (也称子舆论场), 其中微博作为一个公开的信息平 台和公共话语平台, 是一个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的强势舆论子场。 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端发布即 时消息, 快速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 实现信息共享和舆论发酵。 随着政府公务机构和各大媒体进驻微 博, 微博的媒介属性大大加强, 形成了强大的微传播力量, 舆论场也逐渐形成。 随着微博用户稳定增 长, 微博对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微博舆论场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 由此, 对微博舆论场的特征、 现状和趋势进行研究, 深入梳理和澄清对微博舆论场的共识与分歧, 使微博舆论场在人类精神交往和 舆论治理中发挥正向功能。 一、 微博舆论的研究回顾与评析 在世界范围内, Twitter 是最先兴起的微博网站, 它于2006 年由博客托管服务公司 OBVIUS 推出。 两年之后, Twitter在网络世界迅速蹿红, 越来越多的网民涌向Twitter, 由此引爆发布新闻消息或宣传个 人信息的网络狂潮。 诚如Twitter公司总裁在接受采访时所说, 无论是美联社、 CNN还是任何其他新闻 [1] 机构, 都不能保证永远是最快的, 而 “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 收集并拓展这些突发新闻的来源” 。 美 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丹 ·吉尔默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我们正在开启一个新闻业的黄金时代, 但是这个 新闻业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新闻业。 媒体未来学家已经预言, 到2021年, 50%的新闻将由公众提供。”[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化, 自媒体时代随之来临, Twitter、 My Space、 Facebook等社交网站迅速普及, 独 步江湖的传统媒体遭遇四面楚歌, 传媒新格局和传播新局面呼之欲出。 在有关 Facebook 的使用与价值 判断、 社会互动的研究文献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一部文献中, 作者表明许多使用者都能够通过与朋友 [3] 保持联系得到使用与满足, 这也足以说明这些微博客社交网站在传播新闻的同时, 也能做到满足用户 社交需求, 活跃而庞大的社交网络更易形成强势舆论。 由此, 国内学者的研究也作出回应, 呼吁传统 媒体在新媒体舆论格局中要占领舆论先机。 法治类门户网站 “正义网” 曾发表研究文章 《涵养理性舆论场  传统媒体仍需努力》 指出, 大多 数传统媒体的从业者能够恪守新闻伦理, 坚守公共责任, 是我国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