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理论基础第四章 运动系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愈大,初长度愈长,收缩力愈大; 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能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 前负荷过大,初长度过长,收缩力降低。 ②.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①先产生张力,后出现缩短,缩短发生后张力不再增加 ②后负荷愈大,张力愈大,缩短出现愈迟,缩短的初速度和总长度愈小 等张收缩:收缩后张力不变, 肌肉长度缩短。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长度不变,张力增大。 2.面颅骨 (二) 颅的整体观 1.颅顶面观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2.颅底内面观 由前向后分三个窝。 (1)颅前窝:鸡冠,筛孔。 (2)颅中窝:垂体窝、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 卵圆孔、棘孔。 (3)颅后窝 枕骨大孔、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 窦沟和舌下神经管等结构。 3.颅底外面观: 骨腭、鼻后孔、枕骨大孔、 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等结构。 4.颅侧面观: 乳突、外耳门、颧弓、颞窝、翼点 5.颅前面观: (1)眶 分为底、尖和四壁,眶尖部有视神经孔, 眶下壁有眶下沟、管、孔。 (2)骨性鼻腔 (3)鼻旁窦 蝶窦 蝶筛隐窝 额窦 中鼻道 筛窦 前中群 上鼻道;后群 中鼻道 上颌窦 中鼻道 (三)颅骨的连接   1.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   2.颞下颌关节    第四节 肌学 肌的各种形态 二头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腹直肌 阔肌 轮匝肌 二腹肌 总 论 (一)肌的形态 构造 ■肌的构造 肌腹 肌腱 明带 暗带 1 骨骼肌的微细结构 (二)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明 带 暗 带 收缩与舒张单位:肌小节 (2)、肌管系统 横管:为肌膜横向陷入与肌浆网接触。 纵管:为肌浆网膜构成的盲 管,靠横管膨大部称终 池,是Ca2+贮藏库。 三联管:两纵管终池与一 横管相联系处,是信息传递基础。 2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1)、滑行学说 粗肌丝: 球部→横桥 杆部→构成粗丝主干 ①具有与肌动蛋白结合点 ②头部具有ATP酶活性 ③与肌动蛋白结合后可牵动细肌丝滑行 (2)肌丝的分子组成 ①肌动蛋白细丝具有与横桥结合点 ②原肌球蛋白对结合点具有位阻效应 ③肌钙蛋白与钙结合后能解除原肌球蛋白的位阻效应 细肌丝: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3). 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原肌球蛋白分子构象变化,暴露肌动蛋白 结合位点 横桥和肌纤蛋白结合,横桥向M线方向扭 动,把细肌丝拉向M线方向,循环往复,肌 肉缩短 1、电兴奋通过横管传 到肌细胞深处 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步: 2、三联管信息传递 3、肌浆网对钙的 释放和再聚积 (4)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5)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 . 神经冲动如何引起肌细胞 的兴奋? 2 .肌细胞的兴奋如何引起肌肉 收缩? 3、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1)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 肌肉的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 单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和舒张。 不完全强直收缩:随刺激频率的增加,在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单收缩尚未完全舒张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收缩,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 完全强直收缩:随刺激频率的进一步增加新的刺激到来时,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尚未结束,不再出现锯齿波,而为平缓的机械反应。 A:单收缩 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完全强直收缩 D:复合收缩 前负荷:肌肉收缩前就加 在肌肉上的负荷。 初长度:肌肉收缩前在前 负荷作用下的肌肉长度。 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 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2)力学分析 ①.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肌小节长度与张力关系 1.上肢带骨 (1).锁骨clavicle (2).肩胛骨 三缘 三角 两面 上角 下角 外侧角 第二肋 第七肋 2.自由上肢骨 (1).肱骨 为典型的长骨。 2.尺骨ulna 3.桡骨radius 4.腕骨 8块。 5.掌骨5块,。 6.指骨 共14块。 腕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