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蒙古国政治制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大蒙古国史 第一节 大蒙古国的政权建设 政权建设 一、营建首都和林 二、引进知识——创制文字 三、记录他的判决——创制法律和设立断事官 四、给民众土地——在此基础上千户制度建立 五、设立驿站——站赤 六、其他(怯薛军和分封制度) 一、营建首都和林 哈拉和林(Qara-qorum,突厥语“黑圆石”),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前杭爱省西北角,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在此建都。 蒙古帝国窝阔台、贵由、蒙哥均坐镇哈拉和林管理皇朝。由于蒙古帝国的强盛,哈拉和林城畜牧业、农业、商业、手工业、宗教、教育、科技和政治外交等诸方面都得到很高的发展,成为蒙古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哈拉和林城及城内的宫殿是结合中原汉地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建筑风格,整体设计规划,既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体现了具有北方民族游牧生活的草原特点。 蒙古国5000里格纸币上的“银树喷泉” 1253年9月,作为法国国王的使节,33岁的法国传教士卢布鲁克(Rubruck)从巴黎出发,行程9000公里,于第二年的1月到达蒙古帝国的首都哈拉和林。在他的游记里,卢布鲁克骄傲的记录下一位法国艺术家在大汗宫前的创造——“银树喷泉”(Silver Tree),他将其称做哈拉和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由于用皮袋将奶和酒运入宫殿是不合礼仪的,所以在大汗宫的入口处,来自法国巴黎的威廉大师建造了一棵巨大的银树,它的树干、枝叶和果实都是银子打造的。树根处有四个向外喷射出白色马奶的银狮子,树干中有四根管子一直延伸到树顶,管子的尽头是四条镀金的蛇,它们的尾巴缠在树干上,蛇嘴里喷出四种不同的酒:葡萄酒、米酒、马奶酒和蜂蜜酒。” 西方油画中的“银树喷泉” 现代重建的“银树喷泉” 二、创制蒙古文字 成吉思汗建国之前,蒙古人没有普遍使用的文字。 成吉思汗征伐乃蛮部,俘虏其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命其以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创制蒙古文字。 回鹘体蒙古文创制以后,所有的命令、户籍文书、案件等等都是用蒙古文字记录。 回鹘体蒙古文的创制,成为蒙古早期使用的主要文字,促进了蒙古民族的文明进程。 移相哥碑 (回鹘体蒙古文)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归来后曾举行全 体蒙古纳颜参加的射箭比赛。移相哥从335 步距离射中了靶心,轰动了整个蒙古草原 。为了纪念移相哥高超的射箭技能,成吉思汗专门为他树立了举世闻名的移相哥石 碑。全文为:“成吉思汗讨虏花刺子模国还师,全蒙古国官人聚会于 不花速赤孩之际,移相哥射矢中三百三十 五步处。”这是现存最早的蒙古文石刻,藏于列宁格勒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院。 三、编订大扎撒 扎撒,是蒙古贵族对部众所下的命令。 成吉思汗的命令,就是大扎撒,是蒙古民众必须遵守的法律。 在文字出现之前,只是一些系统化的命令,文字出现以后,成吉思汗下令将其扎撒记在青册上,大扎撒成为系统化的法令和案例,有了成文法律的性质。 大扎撒编订以后,成吉思汗将其分发给诸王,成为全蒙古都要遵循的法律。 四、设立扎鲁忽赤 “扎鲁忽赤”,即“断事官”。 1202年,铁木真灭塔塔儿部之后,任命其异母弟别里古台为扎鲁忽赤,整治外事,审断斗殴、偷盗、诈伪等案件。 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以后,成吉思汗任命其养弟失吉忽秃忽担任也客扎鲁忽赤,掌百姓分配家产、治盗贼、察明诈伪等民事和刑狱,是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丞相,大断事官之下置若干断事官。 也客扎鲁忽赤是主管中央司法事务的高级行政长官,随着蒙古力量的壮大,在诸王领地、千户等也逐渐设立扎鲁忽赤,负责地方的司法事务。 扎鲁忽赤的设立,健全了蒙古国的司法行政制度。 五、推行千户制度 1204年,铁木真征伐乃蛮部之前,曾编设千户。蒙古建国以后,在所有蒙古部落中普遍推行千户制。 成吉思汗将蒙古国民众分为六十多个千户,任命亲信贵族、功臣为千户长,让他们世袭管理本千户民众。千户下设百户、十户,长官为百户长和十户长。 千户、百户、十户不是整齐划一的户数,只是社会组织的名称。 千户类别: 1、少部分千户为同部人组成,自设千户长。这种千户主要是成吉思汗的姻亲和主动投降的部落,也包括一些功臣聚集自己原部落之人形成的千户。弘吉剌部、汪古部、斡亦剌部。 2、大部分千户由不同部落的民众混编组成。如塔塔儿部、泰亦赤兀惕部、乃蛮部等。 3.此外,随着征伐和镇戍的需要,还从各千户抽取士兵组成新的千户。 千户制度是对匈奴、柔然、女真等北方民族十进位的军事、社会组织形式的沿袭,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 国家以千户为单位征收赋税和摊派兵役,蒙古国内除因战功被封为“达尔汉”(自由自在)的人外,不分贫富贵贱都要承担赋役,服役时民众自带马匹、兵器和口粮,由本管千户长统率。 千户长是新生的封建阶层,他们是大汗委任的军政官员,也是大汗的封臣。千户长多为家族世袭,在本管千户内掌握分配

文档评论(0)

131****9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