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明清史学经世及考据(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明清史学:经世与考据(上) 一、社会文化背景 二、明代史学 三、明清之际史学 四、清代史学 从明代初年到清代乾嘉年代,受时代的影响,史学发展可分为这样三个时代: 明代 明末清初 清代 一、社会文化背景 (一)明前期的文化政策与学术思潮 (二)明中期以后学术思潮 (三)明清之际的时政问题 (四)清代的文化政策与学术思潮 (一)明前期的文化政策与学术思潮: (1)以程朱理学控制思想: 国子监生学习《四书》、《五经》、《大明律》、《大诰》、《说苑》、《资治通鉴》等; 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文句命题,解释以朱熹注为依据,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 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合众途于一轨,会万里于一原”(胡广《进书表》); (2)以文字狱威慑士人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道”与“盗”同,斩。 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太祖大怒,斩。 (2)以文字狱威慑士人 孟子 明太祖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全祖望《鲒埼亭集》卷35)洪武二年下 令将孟子牌位撤出孔庙,后来因为文星暗了,朱元璋做贼心虚,才恢复孟子牌位。 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孟子的“对君不逊”难以让他容忍,洪武二十七年,朱 元璋下令删节《孟子》,书中被认为言论荒谬的共85章,一律删去,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删定后定名为《孟子节文》,被删的主要是以下几类: 一 不许说统治者及其官僚走狗的坏话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梁惠王上) 二 不许说统治者要负转移风气之责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下) 三 不许说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公孙丑上) 四 不许说反对征兵征税和发动战争的话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尽心下)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离娄上) 五 不许说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可以对暴君进行报复的话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梁惠王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六 不许说人民应该丰衣足食的话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梁惠王上) 七 不许说人民应该有地位有权利的话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3)以修书拉拢士大夫 解缙等编《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类书。明成祖永乐时,解缙等奉敕编纂,始修于永乐元年(1403),成于永乐五年(1407),参加编辑者达2169人。 全书收集重要图书典籍达七八千种,共22937卷(含目录、凡例60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仅目录就有几百卷之多。 编排依《洪武正韵》韵目,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天文、地理、医卜、戏剧、评话、工技、农艺等各类著作。 《永乐大典》的撰成,在我国文化史上,确乎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当时来说,确是我国文献的渊薮,空前庞大的“百科全书”,元以前佚文,多赖之保存。 (4)纠心性命之学,忽视史学 纠心性命之学: 明薛瑄:“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薛瑄传》) 明杨守陈:“学之本在道德,而功业、文艺无非末耳。”(《杨文懿公集·临海县学记》) 史学不受重视 整个明代,官方始终没有進行大规模的修史工作。 民間也缺乏應有的史學創造力。 (二)明中期以后学术思潮 明中期以后(正德、嘉靖后),时政问题严重,官府对私修史书控制不利 (1)私修史学兴盛 明钱谦益: “国史未立,而野史盛。”(《初学集·制科二》) 明黄宗羲: “余观当世,不论何人皆好言作史。”(《南雷文约·谈孺木墓表》) 民間抄書成風 一些有独立见解的史学家也开始涉足史学领域,尤其是当代史(明史)领域,带动整个史学界的风气变化 (2)抄书成风 明代的史籍很多,但抄书成风,无甚大建树。顾炎武曾批评明代的不良学风。他说,少时受祖父告语: “凡作书者,莫病乎其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也。班孟坚之改《史记》,必不如《史记》也。宋景文之改《旧唐书》,必不如《旧唐书》也。朱子之改《通鉴》,必不如《通鉴》也。至于今代,而著书之人几满天下,则有盗前人之书而

文档评论(0)

131****9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