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 二、补偿网络的评价与优化 补偿网络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的三个关键因素: 电源的功率因数 耦合电场的功率因数 耦合电容的无功因数 高效的大功率电场耦合传输, 其补偿网络应该满足如下三个条件:① 补偿电源无功,实现电源的高功率因数;② 实现耦合电场的高功率因数;③ 要能够调谐耦合电容两端电压,使其幅值尽量相等,从而减少耦合电容无功功率.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 三、电磁辐射问题 相比于磁场, 耦合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极板之间, 周围空间泄露电场可通过增加屏蔽来降低。 一方面应做到泄露电场强度处于安全限值之下; 另一方面, 对于中远距离的传输, 可研究异物检测方法, 及时对非正常工作状况下进入高电场强度区域的生物体进行判断. 报告提纲 无线充电发展历史 无线充电的原理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 无线充电的应用 无线充电的应用 在轨道交通中研究进展 无线充电的应用 在轨道交通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李思奇,代维菊,赵晗,帅春燕.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发展与应用[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6,03:76-84. [2]麦瑞坤,李勇,何正友,杨鸣凯,陆立文,刘野然,陈阳,林天仁,徐丹露.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其在轨道交通中研究进展[J]. 西南交通大学学,2016,03:446-461. [3] Lu F , Zhang H , Hofmann H,et al.A Double -Sided LCLC-Compensated 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J]. Power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2015,30(11): 6011-6014 [4] Lu F,Zhang H,Hofmann H,et al. An Inductive and Capacitive Combin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LC-Compensated Topology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6, 99:1 [5] Zhang H,Lu F,Hofmann H,et al. A 4 -Plate Compact Capacitive Coupler Design and LCL-Compensated Topology for 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 i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pplication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6, 99:1. 衷心感谢各位 老师和同学! * * * * * * * * * * * * * * * * * 同时,以学生第一主研的身份,参与了973计划项目“时速500公里条件下高速列车弓网关系研究”。在该项目开展过程中,主要承担的工作是,当作计算不同列车运行工况时的弓网电弧温度场分布情况。下面两张图展示了我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 同时,以学生第一主研的身份,参与了973计划项目“时速500公里条件下高速列车弓网关系研究”。在该项目开展过程中,主要承担的工作是,当作计算不同列车运行工况时的弓网电弧温度场分布情况。下面两张图展示了我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 同时,以学生第一主研的身份,参与了973计划项目“时速500公里条件下高速列车弓网关系研究”。在该项目开展过程中,主要承担的工作是,当作计算不同列车运行工况时的弓网电弧温度场分布情况。下面两张图展示了我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 * * * * 我的汇报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简介 前沿科技报告 报告人: 学 号: 2016.12.13 报告提纲 无线充电发展历史 无线充电的原理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 无线充电的应用 无线充电的发展历史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发现周围磁场的变化将在电线中产生电流; 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物理学家特斯拉提出了无线电力传输的构想;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许树源教授在早几年曾成功研制出“无线电池充电平台”,需要产品与充电器接触,它主要利用的是近场电磁耦合原理 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林·索尔贾希克(Marin Soljacic)等人在无线传输电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