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思想近代
中国的思想近代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运用多元史观理解“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清末新政 旧三民主义 指导实践 新文化运动(前期) 新文化运动(后期) 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中西文明碰撞和交流的产物(一条主线)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并与民族危机的加 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 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 武器(两个角度、四个阶段) 时间 阶级 冲破束缚 思想升华 指导实践 1840s-50s 地主阶级 鄙夷到师夷 器物 - 1860s-90s 洋务运动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器物到制度 -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 1915-1917 制度到思想 新文化运动 1917-1919 无产阶级 欧美到苏俄 1919-1927 走自己的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7-1949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资政新篇》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背景 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猛烈冲击 “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主动收集西方国家信息,设立译书馆,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如 《四洲志》《华事夷言》《各国律例》等,开研究、学习西方 的先河,是中国人最初了解西方的途径,为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主张仿制西方武器 魏源 受林嘱托,依据《四洲志》,广泛参考中外文献,编写成《海 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长技(战舰、火器、养病练兵 之法)以制夷”的主张,指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 目的(军队、近代工业),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有利于思想解放,是对传统心态的挑战 其他 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畬《瀛环志略》等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太平天国)外患,统治 岌岌可危(目的:根本、阶级、民族) 主张 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 西方的使用科技,实现富国强兵 恭亲王奕欣,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员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 革救世) 代表 措施 中央设立总理衙门 19世纪60年代,以“求强”为口号,“练兵制器”,开办安庆 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 海军 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以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 原料、能源、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 侵略,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衙门式)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局、天津水 师学堂等),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 评价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经济、教育、军事等) 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 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只是零星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不愿改革封建制度, 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象对落后国 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 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重农抑商”的陈腐观 念,对中国的工业、国防、教育和外交近代化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 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 制度和纲常名教 反映了传统封建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 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 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 统开始向现代的转变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背景 中法战争(19世纪80年代)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入 代表 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容闳、薛福成、马建忠、何启等 主张 去除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 主义;与外国进行商战,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主张革新,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君民共主) 主张废除八股取士,兴办学校,广植人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实质 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评价 改革主张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推动了从工商科技向政治制度 的转移,为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思想、舆论准备 无法摆脱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 有付诸实践 背景 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