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十一 MEA吸收CO2反应动力学区域的确定
实验目的
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为全球广泛关注,CO2的减排已刻不容缓。从资源化角度讲,CO2是一种安全丰富的碳资源,如气体CO2可用作气体肥料、杀菌气等;超临界CO2可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中;固体CO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混凝土生产、环境保护等。醇胺溶液常用于CO2吸收,是工业生产中脱除CO2的常见溶剂,如MEA、DEA、MDEA等已广泛工业应用。
本实验拟采MEA(一乙醇胺,HOC2H4NH2)溶液吸收模拟烟气中的CO2并测定各条件下的吸收速率,通过本实验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熟悉MEA吸收CO2的基本流程;
(2) 掌握确定吸收反应动力学区域的方法;
(3) 了解烟气脱碳的意义及MEA溶液吸收CO2的吸收效果。
2. 实验原理
2.1 MEA吸收CO2机理
Danckwerts和McNeil认为胺在气液界面处与CO2反应后又会在溶液主体中得到再生,即该过程符合“穿梭”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穿梭”机理示意图
CO2和MEA最主要的反应是完全水解的氨基甲酸盐的生成,随后质子和另外一个胺分子结合,下面是CO2与MEA的总反应式:
CO2 + 2HOC2H4NH2 → HOC2H4NH3+ + HOC2H4NHCOO- (1)
该过程分两步进行:
CO2 + HOC2H4NH2 → H+ + HOC2H4NHCOO- (2)
H+ + HOC2H4NH2 → HOC2H4NH3+ (3)
2.2 动力学区域的确定方法
由于各动力学区域的特点不同,故各种因素对它的影响也不同。采用Levenspiel提出的判断方法,具体如下:
表1 影响伴有化学反应吸收的因素
注:动力学区域A-瞬时反应;B-界面瞬时反应;C-快速反应;D-快速拟1级反应;E-中速度反应;F-拟m级中速反应;G-慢速反应;H-液相主体的极慢速反应。表中“+”表示受此因素的影响;“-”表示不受此因素的影响;“?”表示有可能受此因素的影响,但速率方程不变。
按照以下步骤来确定动力学区域:
(1)其余条件均保持不变而仅改变液相体积。若吸收速率不随液相体积而变,则为区域A到D,反之,则为E到H。
(2)若为区域A到D,可通过改变液相物理传质系数来分析。若与kL有关,为区域A或C,否则为B或D。若确定的区域为E到H,则改变两相接触界面。若有关,则为区域E到G,否则为H。
(3)改变液相主体浓度可分区域B和D,若吸收速率与CBL有关,为区域D;若无关,为区域B。而对区域A与C以及G与E,F的区分,应通过具体的速率方程来计算。
3.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
本实验采用的双驱动磁力搅拌器吸收装置的示意图见图2。吸收剂吸收CO2的过程在双搅拌釜中完成。吸收釜是一个带夹套的玻璃圆筒(内径8.0cm,高15.5cm),并用两个不锈钢法兰固定,法兰和圆筒之间衬以O形橡皮圈。釜内放置有四根不锈钢隔板,用以降低吸收液因搅拌而产生的涡流,同时还能提高吸收液的混合效果。釜内上下各固定一对搅拌桨,上桨用以搅拌气体,下桨用来搅拌液体。循环水通过吸收釜的夹套,使吸收体系维持在设定的温度(温度波动范围±0.5℃)。釜的上下各有一个磁力搅拌器,转速可由光电测速仪测定,通过调整两个搅拌器各自的电源可以调到所需的转速。
3.1 实验过程
将恒温槽16设在预定温度,用调节转速控制器15控制气液相的搅拌速度,并通过加料口17把已预热的吸收液装载到吸收反应室8。
置于钢瓶1,2的高纯N2、CO2气体分别经减压阀、配气系统混合后(总流量控制在2 mL/s左右),再通过皂膜流量计测定进口流量后进入双搅拌釜反应室8,与吸收液搅拌反应,剩余气体经过另一皂膜流量计测定出口气体流量后排空。实验采用气相连续,液相为间歇过程的操作。
1,2 气体罐;3,4 气体减压阀;5 配气系统;6 三通阀;7,10 皂膜流量计;8 吸收室;9 搅拌桨;11,12 磁力传动装置;13,14 调速电机;15 转速控制器;16 恒温水浴;17 液体进口;18,19 液体控制阀
图2 实验装置
3.2 CO2吸收速率的测定
CO2吸收速率可以通过计算进口和出口的气体流量差得到,其中进、出口气体流量由皂膜流量计测定。
吸收速率表达式:
(4)
式中:N —— CO2吸收速率,mol×m-2×s-1;
Vin,Vout —— 进出口流量,mL×s-1;
P1 —— CO2分压,kPa;
A —— 气液接触面积,m2;
R —— 摩尔气体常数,J×mol-1×K-1;
T —— 温度,K。
3.3 其它分析测试方法
(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