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建设标准.PDF

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建设标准.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 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 为指导和规范全国各级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先 进的辐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辐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加强核与 辐射安全监管,特制定本标准。 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共分四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 县级,其中省级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分为辖区内有核设施的省份和 辖区内无核设施的省份两类。 本标准规定了省级、地市级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 及结构、工作经费、业务用房、基本仪器设备配置、核与辐射事故应急 专用设备配置、专项辐射环境监测仪器配置。本标准为最低配置标准, 有能力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国家级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的建 设标准另行规定,县级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的建设标准暂不作统一 要求。 若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还承担核与辐射安全行政许可技术审 查、科研等其它职能,所需配备的相应人力、经费、用房、仪器设备等 软硬件条件要求不含在此标准范围内。 一、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 及高、中级技术人员的比例见表1。 二、工作经费 - 1 -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环保总局、中央编办、发展改革 委、财政部、科技部五部委关于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意见, 各级政府应给本地区环保部门在相关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方面提供必 要的条件,提高监管能力,使之有效履行职能,切实管好放射性同位素 与射线装置,保障核与辐射安全,其中要重点保障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 运行经费,支持各项业务正常稳定运行,对仪器设备更新维护等开展辐 射环境监测与监察业务的基础条件应予以支持。 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业务费、仪器设备更新维护费、自动监测 系统运行费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标准见表2。 三、业务用房 业务用房是开展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工作必备的基础之一,特别是 监测实验用房、辐射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 的基础条件,应予以重点保证。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 及要求见表3。 四、基本仪器设备配置 基本仪器设备是保障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开展辐射环境质量 监测(包括土壤、空气、水体、生物样品、陆地、口岸、海洋、电磁等 项目的环境质量监测)、核设施和辐射源监督性监测(包括各类核设施、 铀矿冶、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电磁辐射设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 线装置、伴生放射性矿等)、日常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和执法的基础 条件。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必须配置的仪器设备的最低配备标准见 表4。 - 2 - 五、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专用设备配置 应急设备是开展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的基础条件,能够为处理处 置核与辐射事故提供技术支持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辐射环境监测与 监察机构必须配置的应急专用设备的最低配备标准见表4。 六、专项辐射环境监测仪器配置 专项辐射环境监测仪器是为开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核爆等环境监 测所必须配备的。开展专项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所需仪器根据需要配置。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辐射环境监督站建设标准(试行)》 (环发[2002]158号)同时废止。 表 1 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机 构 适用范围 人员编制 技术人员比例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级 别 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 有核设施的 不少于60人 不低于85% 数比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