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把历史放在地图上
——定格印度之宗权国
摘要: 人类的历史文明史是一部部落逐水草而居的历史,因此有了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即历史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随着时间的绵延,各个文明在不断的演化着,而至今保存完好的却只有中国文明了。其他文明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漂移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之底了呢?
印度,这个曾经的文明古国之一,她曾经的辉煌与灿烂也沉寂了,在沉寂了的谷底是否会感到孤独寂寞呢?幸运的是,昔日的光芒会带给她一丝丝慰藉。这个地方拥有众多可以汲取的精华,古有哈拉巴文化、雅利安人带来的文明、吠陀时代的史诗、婆罗门教的自然崇拜、以及佛教的圣典和耆那教的教义、后来兴起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
中国的佛教是从外面传进来的,最先源自于天竺,而天竺自身的佛教又是怎么发展起来呢?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信奉的是印度教。曾经辉煌一时、拥有众多信徒的佛教去哪儿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写了这一篇关于印度可以没有国家却不能没有宗教的文章。
关键字:印度 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正文:
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大约公元前2500年起,印度河流域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灿烂辉煌的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由来
而今天的印度早已不是历史上的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指的是印巴分治前的印度的古代时期。在古代大多数时间里,印度是分裂的,并无一个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把他们的土地叫为“婆罗多伐娑”,意为婆罗多的土地。“印度”一名来自印度河的名称(梵语叫Sindhu),最早是波斯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后,以印度河之名称称呼印度河流域及其东的土地。但印度一直都没有使用这个词,是在穆斯林征服之后才叫印度的。
早在汉代以前,我国和次大陆的居民就有了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从西汉起,我国史书就不断出现关于印度的记载。司马迁的《史记》之《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和班固的《汉书》将其称之为身毒,《后汉书》、《三国志.魏书》等称之为天竺、贤豆等。唐朝时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初改译为印度。
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大约前15世纪开始,雅利安人从西北方分批地陆续进入次大陆,并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了后来印度人的主体。雅利安意为高贵的人,是他们的自称。他们与印度的土著居民相互争斗,这样就形成了相应的阶级社会和国家,在此过程中,带有突出的印度特色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一套维护雅利安人上层对下层劳动者特别是被征服居民的统治的社会等级制度)也同时形成。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的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包括瓦尔纳制度和后来从中衍生出来的阇提制度)的泛称。社会被分为四个瓦尔纳,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瓦尔纳职责不同,地位不同。婆罗门掌管祭祀,垄断教育。刹帝利负责征战和管理。吠舍包括农民、牧民和商人,职司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纳税。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其义务是位上述三个种姓服务。
在早期吠舍时代,雅利安人的宗教基本上还是一种简单的自然崇拜,到后期吠舍时代逐渐发展成有完整体系的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保留了多神崇拜的特点,但有新的变化。其一是万神殿中三大主神逐渐形成,分别是梵天、毗湿奴神和湿婆神;其二是形成了婆罗门教的基本神学体系,如梵我如一说、作业和轮回转世说等;其三是规定了繁琐的祭祀仪式,祭祀只能由婆罗门主持。
婆罗门教是为巩固婆罗门、刹帝利上层的统治地位而创立的宗教,是以维护现有阶级——种族秩序,使受迫害者接受现实和安于现状为目的的。它把人们的希望引向来时,排斥任何反抗和进取,因此,它对国家最初的形成起一些积极作用,但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很大的消极面。
佛教和耆那教的产生(约公元前6世纪)
到了列国时代,激剧的社会分化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中来,因此出现了反婆罗门教的思潮。一些新教派出现,百家争鸣,各展其长,由此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佛教和耆那教。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的儿子,刹帝利种姓。乔达摩出生在兰毗尼。其生卒年代不详,一说为前565——前485,一说为前563——前483。他35岁时,放弃苦修。有一天,在溪流中洗浴后,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最终竟然大彻大悟,对世界和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开始传道,接收和化导弟子,从此被称为佛陀(意为觉者)或释迦牟尼(他属释迦部落,牟尼为圣者)。佛陀在恒河流域摩揭陀等国传教40多年,他去世以后,佛教继续传播,逐渐至于南亚以外。
佛陀传教,从分析人生问题入手,认为当务之急是拯救世人。
佛陀所传的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即四条神圣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说明人生充满痛苦,是个苦海。不但有生老病死之苦,还有别离、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