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年级第三学段语文选修4测试题
更多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北京师大二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三学段
语文选修4 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考生务必认真填涂正确考号,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材料一
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
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
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在未
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但在 “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
冲星。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
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包括 “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
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
长期规划(2012—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部署。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大型同类设备调
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从最初
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
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
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2017
年9月15 日,在 “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溘然长逝。当年他毅
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
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
们也建一个吧!”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 “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熠熠生辉,人
们感慨它“足以告慰老南”。
(取材于张素2017年10月10 日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 “中国天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三项自主创新技术助其领先世界 B.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
C.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器 D.未正式运行就有系统的科学产出
材料二
采访对象:李菂, “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李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在世界各地进行观测的照片。由于长年做远程观测,在工地,或者开
国际、国内电话会议,他已习惯了随时随地工作。他看王小波、马尔克斯的书,最近尤其喜欢余秀
华的诗。对他而言,探测宇宙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中国天眼”还要调试两三年
广州日报:去年9月25 日竣工以来, “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
1
更多考试资料请关注子川教育微信公众号
李菂:世界大型望远镜,没有一个在竣工时就能投入使用,最快也要两年才能正式运行。澳大
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望远镜,2012年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2013年10月才获得第一条谱线;
2016年10月,有三分之一的天线调试完毕,可以协同工作,并开始了早期科学计划。依照国际惯
例和大型地面设备的规律,“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
的挑战,如高压滤波器的升级改造等。
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