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in Sichuan Province
DBJ51/T 037-2015
编制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5年 4月 1日
关于发布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通知
川建标发[2015]38号
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已经我厅组织专家审查通
过,现批准为四川省推荐性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51/T 037-2015,自 2015
年 4月 1日起在全省实施。
该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
术内容解释。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年 1月 16日
前言
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设
计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4]380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和地方标准以及相关工程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 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绿色建筑设计
策划;5场地与室外环境;6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7建筑材料及建筑工业化;8给水排
水;9暖通空调设计;10建筑电气;11太阳能利用。
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
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大道北段866号;邮编:610042;
联系人:窦枚;E-mail:dmei36@126.com;联系电话:028。
本标准编制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雅 秦盛民 贺刚 刘民 戎向阳 邹秋生 涂舸 廖楷 杜毅威 黎力
陈佩佩 高庆龙 窦枚 郭艳 司鹏飞 章一萍 石利军 隗萍 王家良 钟辉智 胡斌 刘东升
王曦 余斌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小舟 王洪 唐明 李强 秦钢 徐斌斌 董靓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
我省绿色建筑设计,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绿色建筑设计。
1.0.3 绿色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应降低
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
和谐共生。
1.0.4 绿色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
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被动措施 passive techniques
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优化建筑设计,
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天然采光、自然
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蓄热、雨水入渗等措施。
2.0.3 主动措施 active techniques
通过采用消耗能源的机械系统,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通常包括采暖、空调、机械通风、
人工照明等措施。
2.0.4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5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2.0.6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incremental cost of green building
因实施绿色建筑理念和策略而产生的投资成本的增加值或减少值。
2.0.7 建筑全寿命期 building life cycle
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
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3 基本规定
3.0.1 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