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恍如昨 (台湾) 琦君.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0 琦君与我 太乙 认识琦君女士,大约有二十年了。那时《读 者文摘》中文版正要开始转载中国作家的作品,以 增加这本杂志的趣味。身为总编辑,我从香港飞 到台北,到处向朋友打听,有哪些作家的作品我应 该注意的。凡是他们提到的,我就把作品买来看。 有许多作家的作品很不错,但是不合《读者文摘》 的风格,即文章必须真实、生动、无时间性,也就是 我们的座右铭“文章隽永,历久弥新”的标准。 遇到琦君时,她把她几本散文集送给我,回 到香港 就读起来,发现她写童年在浙江永嘉的 老家,后来在杭州读书的回忆,真是难能可贵。透 过一个成长中的女孩的慧眼,她把周围的大人的 喜怒哀乐,描写得清清楚楚。她的父母、二妈、阿 荣伯等人,就像 自己认识的人。后来 把琦君 的作品全部买来看,发现她写她母亲是她作品中 1 最杰出的部分。于是 请她为《文摘》写一篇以她 母亲为专题的文章。《忆母亲》后来收在《读者文 摘》出版的中国作家文选《文华集》。 琦君也以幽默笔调,写了许多散文,如《我的 文突破》、《秋扇》、《“三如堂”主人》, 也很欣赏。 《读者文摘》转载琦君的文章,总有二十来篇,她成 为作品最常为《文摘》转载的中国作家。 琦君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写的 活篇,使读者 希望自己也能像她这么达观。新书《青灯有味似 儿时》分两辑,第一辑是怀旧篇,第二辑是 活篇。 不用说这本书我是篇篇读了,但是 最喜欢的一 篇是《南海慈航》。琦君在文中描写她和母亲并排 跪着,跟着母亲在木鱼清磬声中,灯光摇曳,香烟 袅袅的情况下,念《心经》、《大悲咒》、《白衣咒》…… 觉得房子里空空洞洞的,好冷清,心头忽然浮起一 阵凄凄凉凉的感觉,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下她们 母女两人。这一段美丽的文字描绘出一个敏感的 2 小女孩的困惑的心灵,极使人感动。《菜篮挑水》旁敲侧击 地,轻描淡写赞美她母亲的善良坚强的性格,也是 喜爱 的一篇。 书中最引人注意的自然是《三十年点滴念师恩》和《一 回相见一回老》两篇。前一篇忆念词学大师夏承焘教授, 后者追述琦君和沉樱的友情,以动人的笔调,从作者真挚 的感情中,显现她自己的优美品格。难怪她会有这么好的 老师和朋友。 琦君毕竟是 最喜欢的一位作家。 1988 年夏 3 小 序 琦 君 来美已匆匆四年半了。客中岁月,赖以自遣的是阅读 与写作;得以与朋友们互通情愫的是彼此的作品在报上见 面。这就是 迄未停笔的主要原因。 在《玻璃笔》小品文集出版之前, 将一些较长的篇章 抽下暂时保留。一年多来,又陆陆续续写了若干篇,乃得 以再结集出书。能有此小小成绩,固不敢沾沾自喜,却不 能不感谢各位主编先 的催稿,与好友们的殷切关注与鼓 励。 虽身处海外,却经常收到年轻读者与小读者的来信, 几乎每一封都告诉我,喜欢看 写童年时代的故事。 也 确实有怀念不尽的往事,写不完的童年故事。 有人说缅怀往事是老的象征。 却觉得念旧事的那 一份温馨,使 回到童年,使 忘忧、忘老。也使 更有信 心与毅力,面对现在与未来。因为 仿佛觉得,当年爱护 我、教育我的长辈亲人,仍时刻在我身边。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