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隋 史
(一)
〔唐〕魏徵等 著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
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
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
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
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
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
水平。《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
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首先,它有明确
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
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
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
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
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
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
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
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杀父淫
母,“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
了无隐讳。
再次,《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
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
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
目 录
二 十 五 史·隋书
帝纪第一
高祖上
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汉太
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后魏代为武
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
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从
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
国公。薨,赠太保,谥曰桓。
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
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兒所从来
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
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
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兒,致令晚得天下。”
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
年十四,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十五,以太祖勋授散
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十六,迁
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兒风骨,不
似代间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帝
尝遣善相者赵昭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既而
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
— 4 —
二 十 五 史·隋书
言。”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出为隋州刺史,进位大将
军。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
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
匡护得免。其后袭爵隋国公。武帝聘高祖长女为皇太子妃,
益加礼重。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
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曰:“此止可
为将耳。”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
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
高祖甚惧,深自晦匿。
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明年,从帝平
齐,进位柱国。与宇文宪破齐任城王高湝于冀州,除定州
总管。先是,定州城西门久闭不行,齐文宣帝时,或请开
之,以便行路。帝不许,曰:“当有圣人来启之。”及高祖
至而开焉,莫不惊异。寻转亳州总管。宣帝即位,以后父
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
大前疑。每巡幸,恆委居守。时帝为《刑经圣制》,其法
深刻。高祖以法令滋章,非兴化之道,切谏,不纳。高祖
位望益隆,帝颇以为忌。帝有四幸姬,并为皇后,诸家争
宠,数相毁谮。帝每忿怒,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
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高祖既至,容色自
若,乃止。
大象二年五月,以高祖为扬州总管,将发,暴有足疾,
不果行。乙未,帝崩。时静帝幼冲,未能亲理政事。内史
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以高祖皇后之父,众望所归,
遂矫诏引高祖入总朝政,都督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