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产权概论 李惠斌.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员:为企业投资人写的序言 企业投资人,顾名思义,就是向企业投入资本金的人。可是,这个概 念在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在企业创建初期,企业投资人是一个非常清楚和单一的概念。谁向企 业投入资金,谁就是这个企业的投资人或创办人。因此,最初的投资人一 般都是企业的创办人和主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可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以后,企业要扩张,就会出现发行股票和向银行借款的事情。企业发行股 票,不一定限于在企业内部员工中发行,常常要面向全社会发行,有的甚 至是向国外投资者发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人概念就发生了变 化,其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创办人、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和普通员工, 而且发展到企业外部,出现了我们所说的社会投资人。企业扩张的另一条 途径是向银行借贷。企业向银行贷款,银行只是一个金融中介机构,真正 的投资人是与银行直接进行交易的储户。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一个 著名的公式,即,“储蓄等于投资”(凯恩斯,页缘远~ 缘怨)。因此,凯恩斯 之后,投资人这个概念的外延便进一步地扩大了。 圆园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大企业的投资人表面 看来是那些各种金融机构、基金组织或保险机构的经理人员,实际上,真 正的投资人是那些躲在这些组织和机构背后的基金或保单的单纯的受益 人。美国著名学者德鲁克更以美国为例向我们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退 ·员· 摇 企业劳动产权概论摇摇 休基金已经取代旧式的资金形式,逐渐控制资金的供给与分配。“据员怨怨圆 年调查结果,退休基金拥有美国大企业一半的股份,其余部分则是各种形 式的固定债务”。他由此得出结论说,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雇主不是 资本家,而是非营利组织”,而真正的投资人则是这些组织背后的退休金 受益人(德鲁克,员怨怨猿)。 在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些有关投资人概念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不 同的阶段。最初的投资人基本上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投资人而言,其所有权与控制权是同一的。在投资人是一般持股人、 基金受益人和储户的情况下,就发生了所谓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或者 说是出现了一种委托 代理关系。投资人通过一种契约关系在保留了自己 ! 的受益权以后把资本金的管理权和控制权委托给了一个管理者阶层———金 融机构、基金管理机构或者企业。这就是在今天的大企业中普遍发生的 事情。 进一步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实际上存在着 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有中介的委托—代理关系,一种是没有中介的委 托—代理关系。或者准确地说,一种是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一种是直 接的委托—代理关系。如前所述,所谓投资,指的是对于企业的投资。但 是,银行的储户、各种基金组织的受益人以及保险公司的分红性保单项目 的受益人等等,他们的投资并不是直接针对企业,而是首先与银行、基金 组织和保险公司等建立一种完整的委托—代理关系,然后再由银行、基金 组织和保险公司与企业建立另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是一种双重的或多 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其特点是多方承担风险责任,多方参与企业分红。 向企业购买股票是一种直接的投资。虽然人们购买股票时往往要通过金融 机构来完成,但是,金融机构在这里既不承担风险责任,也不参与企业的 分红,只是起一个会计的作用,并没有与投资人建立正式的或完整的委托 —代理关系。因此,我们说,这是一种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与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两者的差别在 于:在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责任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这就增 ·圆· 摇摇序员:为企业投资人写的序言 摇 加了投资风险的承担者的数量。而在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持股人作 为独立的投资委托人,就需要独自承担投资的风险责任。 投资方式的不同和风险责任的差异,同时也决定了风险投资收入的差 异。企业的投资人独自承担风险责任,他的风险投资收入可能是最大的。 因为他不需要与别人分割他的风险收入。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投资 风险也是最大的。而在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投资人与别的组织和个 人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因此,他需要与别人一起分割来自企业的风险收 入。在这里,参与承担风险责任的个人和组织越多,参与分割风险收入者 也就越多,因而各自的风险收入比例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